层合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损伤与凹坑数值模拟
【摘要】:文章基于累积损伤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层合复合材料低速冲击三维数值模型。模型采用Puck准则和界面元Cohesive来预测铺层的层内损伤和层间损伤,并考虑基体断裂碎屑对凹坑形成的显著影响,建立了分层残余应变模型用于模拟凹坑,模型通过在有限元软件ABAQUS平台上编写VUMAT子程序实现,对层合板进行了低速冲击数值模拟,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文章所建模型的合理性。
|
|
|
|
1 |
张运来;;层合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损伤与凹坑数值模拟[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年13期 |
2 |
张小娟;张博平;张金奎;汪蓝明;;基于凹坑深度的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损伤分析[J];实验力学;2010年03期 |
3 |
周慕姿;杨爱玲;陈二云;;浅球型凹坑表面对流场的影响[J];能源工程;2018年03期 |
4 |
叶强;王仁鹏;陈普会;沈真;;准静态压痕力作用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凹坑深度预测方法[J];复合材料学报;2012年01期 |
5 |
汪家道,陈大融,孔宪梅;规则凹坑表面形貌润滑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3年01期 |
6 |
;日本研发出凹坑多值记录光盘技术[J];电视技术;2008年07期 |
7 |
叶迎华,沈瑞琪,戴实之;凹坑法测量雷管的输出性能[J];火工品;1998年01期 |
8 |
周嘉炜;;球罐凹坑缺陷的有限元分析[J];化工机械;2012年04期 |
9 |
季万勇;;压力钢管凹坑缺陷探讨[J];水利电力机械;2005年06期 |
10 |
汪家道,陈大融,孔宪梅,及开元;面接触规则凹坑表面流体润滑计算[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11 |
沈士明,孙洪彬,郑逸翔;含腐蚀凹坑缺陷管道的极限载荷研究[J];石油机械;2000年10期 |
12 |
周国发,李鸣;进口设备局部凹坑缺陷有限元应力分析及安全性评估[J];化工机械;1998年01期 |
13 |
徐佩珠,李毅,周道祥;压力容器表面凹坑应力集中的试验研究[J];压力容器;1993年02期 |
14 |
王为清;李彦强;杨立;范春利;;内壁含轴向凹坑缺陷压力容器加载过程热弹塑性效应数值分析[J];塑性工程学报;2015年02期 |
15 |
范仲俊;王占和;赵旸;朱永伟;;摩擦副表面微凹坑的微细加工工艺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08年06期 |
16 |
牛百夕;修路[J];中国监察;2002年07期 |
17 |
王学慧;杨志红;史聪聪;彭微;王涛;;飞机蒙皮凹坑修复的模型重构方法研究[J];机械工程师;2018年03期 |
18 |
马金胜;纪广安;董佳;;侧围凹坑缺陷的处理方案[J];模具制造;2017年11期 |
19 |
沙胜义;冯庆善;王学力;燕冰川;贾光明;任重;费雪松;;埋地管道凹坑缺陷开挖验证[J];油气储运;2014年08期 |
20 |
李强;王良军;夏旭;刘新凌;;在役长输天然气管道几何凹坑缺陷管理策略[J];油气储运;2013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