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辽宁省旅游景区管理研究
【摘要】:旅游景区作为旅游四大基础部门之一,其管理水平对游客满意度有直接影响,进而影响一座城市的旅游地形象塑造。建设"智慧景区"已经成为我国景区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本文在智慧旅游的应用和发展基础上,分析传统模式下我省旅游景区的管理弊端,提出我省建设智慧景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增强我省旅游景区的综合竞争力,以便更好适应旅游景区发展趋势。
|
|
|
|
1 |
于岚;谈谈旅游真实性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2 |
陈启跃,王志民;论旅游专列线路的设计[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
3 |
刘振礼,王建军;旅游专家咨询系统的开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4 |
卞显红,王苏洁;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
5 |
杨更生,吴纯渊;浅析人类旅游活动[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6 |
孙九霞;节日符号在民族旅游开发中的运用及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
7 |
邹统钎,吴丽云;旅游体验的本质、类型与塑造原则[J];旅游科学;2003年04期 |
8 |
谢彦君;;旅游体验的情境模型:旅游场[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2期 |
9 |
谢彦君;;旅游体验——旅游世界的硬核[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
10 |
卞显红;旅游目的地形象、质量、满意度及其购后行为相互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01期 |
11 |
白翠玲
,董志良
,钟伟;旅游体验营销模型的构建[J];经济论坛;2005年03期 |
12 |
卢小丽,武春友,于海峰;旅游社会承载力的量测及管理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01期 |
13 |
黄福东;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现实的有关理论浅述[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1期 |
14 |
邱扶东,汪静;旅游决策过程调查研究[J];旅游科学;2005年02期 |
15 |
吴人韦,杨继梅;我国遗产旅游开发的问题、误区及对策研究——关于“世遗门票上涨”的思考[J];旅游科学;2005年02期 |
16 |
李仲广;生产性旅游:一个初步的理论探讨[J];旅游学刊;2005年03期 |
17 |
江五七;;整合理念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J];北方经贸;2006年03期 |
18 |
谢彦君;;旅游体验的两极情感模型:快乐—痛苦[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5期 |
19 |
丁新军;高兴;;从体验营销视角探索旅游体验设计与开发[J];河池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20 |
白杨;;旅游真实与游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