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大连海域大气气溶胶物质来源分析

李连科  栗俊  范国全  周克贤  
【摘要】:在大连海域采集44个气溶胶样品,利用离子色谱法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的SO2-4、NO-3、Cl-、Na+、Mg2+、NH+4、Al、Fe、Mn、V、Zn、Co、Cu、Pb、Cd。应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及比值分析对气溶胶物质来源进行鉴别。结果表明,大连海域大气气溶胶物质主要来自海水、气态物(SO2、NOx)、土壤尘、煤烟尘、燃油灰和工业废料。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帮进;李怀建;占洁;孙延枫;侯美伶;柳杜娟;汪午;;大气气溶胶中硝基多环芳烃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8期
2 陈冬蕾;何凌燕;黄晓锋;冯凝;冯加良;张元勋;;气溶胶中烃类有机物居里点热解析-GC/MS联用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07期
3 蔡小琼;王伯光;刘慧璇;;气溶胶中苯并[k]荧蒽的恒能量同步荧光测量条件优化[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08期
4 周碧;张镭;曹贤洁;韩霄;张武;冯广泓;;利用激光雷达资料分析兰州远郊气溶胶光学特性[J];高原气象;2011年04期
5 孙天乐;何凌燕;黄晓锋;曾立武;胡敏;张远航;;深圳市冬季黑碳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和混合态特征[J];科学通报;2011年21期
6 李新令;黄震;;柴油机排气尾流中核模态颗粒数浓度和粒径分布变化特性[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1年08期
7 段再明;;解析山西雾霾天气的成因[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周坤毅;;别随便改造地球[J];飞碟探索;2011年03期
9 陈曦;丁亮;何公理;徐肖雅;张淼;徐东群;林少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居住区大气中痕量铍、镉、砷、铅[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7期
10 王圣杰;张明军;王飞腾;李忠勤;李亚举;;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表层雪中含氮离子季节变化特征[J];环境化学;2011年08期
11 邹强;宋福明;张晓华;丁黄达;;苏州市区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1年03期
12 侯美伶;王杨君;;灰霾的成因、污染特征及健康危害[J];广东化工;2011年06期
13 张懿华;段玉森;高松;魏海萍;沙斐;蔡艳;沈丽萍;;上海城区典型空气污染过程中细颗粒污染特征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07期
14 张玉新;郑晓滨;;脱硫雾化技术在电站锅炉烟气脱硫中的应用[J];通用机械;2011年08期
15 张剑;刘红年;唐丽娟;朱焱;周志恩;蒋维楣;;苏州城区能见度与颗粒物浓度和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11年09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秀丽;;FTIR对气溶胶硫酸根离子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2 张美根;徐永福;浦一芬;张仁健;韩志伟;;东亚地区春季有机碳气溶胶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3 袁蕙;Kenneth A.Rahn;庄国顺;;气溶胶单颗粒物化学的图像分析法[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4 夏祥鳌;王普才;陈洪滨;;城市气溶胶特性比较分析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5 吴水平;闫景明;张萌萌;王新红;袁中新;李宗璋;;大厦门湾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组成研究[A];第七届海峡两岸气胶技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空气污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宋振鑫;邵亚平;;东亚沙尘气溶胶的数值模拟和预报[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大气气溶胶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分会论文集[C];2003年
7 付凤富;;黑炭粒子的特征、检测与气候效应[A];大气气溶胶科学技术研究进展——第八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气溶胶科技研讨会文集[C];2005年
8 胡欢陵;李学彬;李琛;;双散射角光学粒子计数器测量气溶胶折射率[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9 袁蕙;庄国顺;Kenneth A.Rahn;张兴赢;李永良;;沙尘暴和非沙尘暴中矿物气溶胶与污染气溶胶单颗粒物的组成和混合状态[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梅;陈宏;杨新;陈建民;;电喷雾解析电离质谱法识别生物质燃烧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8暨第三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筱红;气溶胶中烃类化合物的同位素测定及其用于源解析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2 房文;气溶胶对云和降水影响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3 邓学良;卫星遥感中国海域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其辐射强迫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4 段菁春;广州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粒径分布和穗港大气颗粒中有机碳/元素碳的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5 毛敏娟;机载大气探测激光雷达的研制及大气气溶胶的探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黄永健;大气气溶胶汞污染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7 于兴娜;东亚地区大气气溶胶的微观特性及表面化学反应对其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李娟;中亚地区沙尘气溶胶的理化特性、来源、长途传输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可能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9 林燕芬;大气气溶胶对能见度、云和降雨的影响机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唐小玲;广州市典型地区气溶胶中烃类化合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及极性组分的分子标志物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杰;利用新型全自动太阳光度计研究气溶胶光学和物理特性[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2 刘运席;新型多级冲击采样器性能验证及大气溶胶采集分析[D];清华大学;2005年
3 秦世广;我国大陆地区大气黑碳气溶胶观测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1年
4 段玉森;上海市大气能见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丁红星;激光雷达对苏州城区对流层气溶胶的观测[D];苏州大学;2004年
6 韩晶晶;中国西北典型地区沙尘气溶胶理化特性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夏俊荣;利用激光雷达探测兰州大气气溶胶辐射特性[D];兰州大学;2006年
8 赵巧华;气象要素场对大气气溶胶光学特征和尺度谱分布的影响机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9 周平;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大气气溶胶和新雪中可溶性离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冬辉;中国东部海域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其季节变化和地理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菲;中德开展气溶胶成分观测合作实验[N];中国气象报;2009年
2 通讯员 李德恒;国内外学者探讨气溶胶研究[N];中国气象报;2009年
3 记者 王佑;大连海域清污成本或超10亿元[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记者 王敬涛 通讯员 陈建民;多国专家研讨气溶胶对气候变化影响[N];中国气象报;2010年
5 记者 陈莹 通讯员 李冰;大连海域油污情况好转开始迎轮靠泊[N];中国水运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郭薇;气溶胶污染空气又抵消温室效应[N];中国环境报;2009年
7 记者 孔岩;NASA发射卫星研究气溶胶对气候的作用[N];中国气象报;2011年
8 王德英;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研究进展顺利[N];中国气象报;2008年
9 天水市公安局刑科所法医师 唐晓佩;开放式DNA实验室气溶胶污染一例[N];甘肃法制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王小龙;地球还剩几条“命”[N];科技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