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生成性思维方式与“两课”教学改革

王佳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两课"教学的思维方式却忽视了对传统思维模式的反思,通过对马克思"实践人学"思维方式的剖析,提出用主客体相统一的生成性思维方式来促进"两课"教学改革。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白玲;加强和改进“两课”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吉林教育科学;1999年11期
2 熊大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提高“两课”教学的有效性[J];煤炭高等教育;1999年03期
3 徐新林;“两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4 林文景;论“两课”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杜学锋;“两课”教学的性质和基本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06期
6 秦书生;高校“两课”教学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魏源;论“两课”教学中的忧患意识教育[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陈新开;高职“两课”教学实效性问题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4期
9 张春秀;网络时代“两课”教学的新领域——网络道德建设[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魏锦京;高校“两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之我见[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1 刘军;试论新形势下“两课”教学的实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年08期
12 许建;奥运会与体育院(校)系的“两课”教学[J];高教论坛;2005年02期
13 栗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两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创新[J];科技资讯;2010年35期
14 蔡琼;论面向21世纪的“两课”教学改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2期
15 戴天增;让“两课”教学充满活力[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16 王荣华;努力提高“两课”教学的有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年02期
17 ;向“两课”教学先进工作者学习、致敬[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年07期
18 程敬贤,王庆江;互联网对“两课”教学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07期
19 周从标,贾廷秀;网络化背景下“两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襄樊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0 崔新萍,方军雄;浅探“两课”教学改革[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颖;;实践人学:以人为本的哲学维度[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陈勇;贺军生;;多措并举 开拓创新——论切实增强高校“两课”教学的实效性[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平旭;;论“两课”有效教学之特征[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徐莉;;精心预设 巧妙生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6 高淑娟;;从教学模式上探索“两课”教学的实效性[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贾虹;;在“两课”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陈海宁;;“两课”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探析[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9 陈艳;;捕捉生成,驾驭课堂——也谈课堂动态生成教学资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10 曾美玲;;“两课”扬长教学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祎;数学教学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杰;马克思开辟的人学道路[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杨兴玉;文学意义的生成与持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5 周险峰;教育文本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吴战杰;统一信息论视域中的学习及学习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阳;小说本体论[D];复旦大学;2008年
8 褚利忠;局部上同调模与广义局部上同调模[D];苏州大学;2007年
9 司君如;具有non-pure分解的分次代数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唐荣德;学生学习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淼;论语言的生成性及其在中学俄语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美玲;数学学习中的生成性知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钢;“两课”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韩彩虹;课堂情境中的学力生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史林书;从认知角度看英语中的空间隐喻[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曹春凤;小学生成性阅读课堂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马蕾;思想政治课生成性师生互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董银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冠莲;中学音乐欣赏课之生成性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霞;论高中生科学生活观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扬州市邗江实验学校 顾付祥;构建高效的生成性课堂[N];江苏教育报;2010年
2 江苏省海安县南莫小学副校长 范强;教师要做“生成性资源”的重组者[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叶春英;老师,请莫在“生成性”课堂上迷失[N];中国教师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郭弘 实习生 罗苏;西南师大:“两课”课堂更生动[N];重庆日报;2005年
5 山东省阳信县实验中学 姚西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N];学知报;2010年
6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实验小学副校长 陈兴杰;创造充满活力的生成性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如皋市吴窑镇中心学校 郭夕梅;“错误”——生成性教学资源[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8 记者 薛军;大力加强和改进高校“两课”教学工作[N];青海日报;2008年
9 周倩兰 夏剑萍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两课”教学中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N];光华时报;2010年
10 刘翠华 贾成林;无法预约的美丽[N];江苏经济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