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CF-La_(10)Si_6O_(27)复合阴极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利用溶液浸渍法制备具有阴极与电解质一体化离子传导路径的纳米结构LSCF浸渍La10Si6027复合阴极,在此基础上,通过XRD和SEM研究阴极相结构、微观形貌等,并利用交流阻抗谱研究阴极的性能。结果表明,在700℃时,界面极化电阻为1.100Ω·cm2。
|
|
|
|
1 |
祝宝军,贡涛,唐元洪,陶颖,陶有堃,王谦;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_(1-x)Sr_xMnO_3的制备方法[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5期 |
2 |
张正宇;李素珍;;阴极材料含镧复合氧化物的电催化特性[J];现代技术陶瓷;2007年02期 |
3 |
祝宝军;贡涛;唐元洪;雷海波;谢礼;肖樱;;用SHS法合成SOFC阴极材料La_(1-x)Sr_xMnO_3[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2期 |
4 |
黄端平;徐庆;陈文;张枫;;新型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的研究[J];陶瓷学报;2006年03期 |
5 |
邵宗平;;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J];化学进展;2011年Z1期 |
6 |
卢俊彪,张中太,唐子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年08期 |
7 |
陈永红;徐俊;储昭荣;卢肖永;刘杏芹;孟广耀;;阴极材料用Pr_(0.6–x)Nd_xCa_0.4FeO_(3–δ)陶瓷的特性[J];硅酸盐学报;2007年04期 |
8 |
陈建颖;曾凡蓉;王绍荣;陈玮;郑学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电池堆技术[J];化学进展;2011年Z1期 |
9 |
查燕;郑颖平;高文君;孙岳明;;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05期 |
10 |
吕洪;赵斌元;孙刚;吴宇骥;胡克鳌;;新型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Fe掺杂Sm_(0.5)Sr_(0.5)CoO_3性能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6年11期 |
11 |
王亚楠;周和平;;Gd_(1-x)Sr_xCoO_(3-δ)和Gd_(0.8)Sr_(0.2)Co_(1-y)Fe_yO_(3-δ)系阴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08年10期 |
12 |
陈永红;魏亦军;仲洪海;高建峰;刘杏芹;孟广耀;;La_(0.5)RE_(0.3)Sr_(0.2)FeO_(3-δ)(RE=Nd、Ce、Sm)体系双稀土阴极材料的制备与电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05年12期 |
13 |
郭友斌;杨勇;陆丽华;施庆乐;张华;金江;;双钙钛矿阴极材料SmBaCo_2O_(5+δ)的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及性能[J];硅酸盐学报;2010年07期 |
14 |
J.Harris;O.Kesler;张鑫;;大气等离子喷涂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用低温阴极材料[J];热喷涂技术;2010年01期 |
15 |
李朝辉;李光玉;高冬梅;连建设;;中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_(0.6)Sr_(0.4)Fe_(0.8)Co_(0.2)O_3的合成与性能[J];应用化学;2007年01期 |
16 |
徐加焕;黄喜强;吕喆;张耀辉;葛晓东;苏文辉;;Pr_(1-x)Sr_xAlO_(3-δ)的合成及其作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的性能研究[J];化学学报;2006年05期 |
17 |
刘荣辉,马文会,王华,杨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云南化工;2005年03期 |
18 |
高建峰,刘亚飞,刘杏芹,孟广耀;微波固相反应合成La_(1-x)Sr_xCoO_3阴极材料的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2年S1期 |
19 |
彭程;张震;刘艳丽;;燃烧法制备中温SOFC电解质及其电极材料[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S2期 |
20 |
王康;邵宗平;;单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J];化学进展;2007年Z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