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贫困脆弱性的改善效应研究——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分析

张栋  
【摘要】:使用2012年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集,构建两期平衡面板数据,基于PSM-DID方法,就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贫困脆弱性的改善效果进行测量与比较。结果表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低保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低保家庭在未来继续陷入贫困的可能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低保家庭的减贫效应存在显著的城乡与区域性差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减贫效应更加显著,西部地区的减贫效应大于东、中部地区。应重视对于低保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测量与识别,将其纳入城乡低保贫困判别条件,逐步建立起事前预测、事中监测、事后检测的覆盖全过程的动态贫困测量与识别机制,以有效化解低保家庭先脱贫后返贫的困局;应适度调整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乡及区域之间减贫效应的差异性,以确保其在城乡及区域之间均衡发展,实现城乡与区域的全面脱贫。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军;牛叔文;;农民食品消费与最低生活保障的关联[J];改革;2008年03期
2 艾德华;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博弈分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孙超英;曹思雁;;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额的决定因素及数量模型初探[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王留豹;董栓成;;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核算的经济计量[J];统计与决策;2006年07期
5 张润森,陈绍军;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供求的系统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5年20期
6 陈亚平;;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了吗?——基于PSM-DID模型的实证分析[J];科学决策;2020年07期
7 吴碧英;中国36个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8 韩丰骏;樊东鑫;郭亚军;卜令营;;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0年19期
9 范君晖;吴忠;;上海社会保障两条线的定量博弈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8年20期
10 余丽生;;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06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维;贫困线的测定及农村低收入家庭消费行为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