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坡缕石/Cu复合粉体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摘要】:将球磨改性的超微坡缕石/Cu复合粉体(超微P/Cu)作为添加剂加入150N基础油中,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润滑油极压性能、载荷和速度对其减摩抗磨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钢球磨斑表面形貌和化学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微P/Cu能够提高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其最大无卡咬合负荷PB值比基础油提高了26.3%,比超微粉体P和Cu单独作用提高了9.1%;载荷和转速影响超微P/Cu的减摩抗磨性能,当载荷为245N、转速为1200r/min时,超微P/Cu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超微P/Cu较佳的减摩抗磨机制,归因于复合超微粒子在摩擦表面生成了孔状结构的坡缕石自修复膜和铜的延展膜。
|
|
|
|
1 |
吴雪梅;杨绿;周元康;曹阳;;超微坡缕石/Cu复合粉体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J];材料工程;2018年09期 |
2 |
江伟华;白志明;朱进;;白炭黑与水镁石粉体复合工艺及摩擦学性能研究[J];非金属矿;2017年02期 |
3 |
袁荔;夏延秋;冯欣;;沙棘油的提取及摩擦学性能研究[J];润滑与密封;2017年02期 |
4 |
刘谦,徐滨士,许一,史佩京;纳米铜添加工艺对润滑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J];润滑与密封;2005年02期 |
5 |
杜鹏飞;陈国需;宋世远;赵立涛;吴江;李进;;白云母微粉作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J];硅酸盐学报;2016年05期 |
6 |
曹宏;薛俊;陈加藏;李儒;宾晓蓓;;纳米铜/石墨复合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的研究[J];材料保护;2007年06期 |
7 |
孙令国;王永刚;李久盛;张立;黄琦;;含荒氨酸官能团硼酸酯添加剂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J];润滑与密封;2011年01期 |
8 |
范成凯;李芬芳;周茂林;;十二烷基二硫代三嗪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8年11期 |
9 |
李芬芳,梁逸增,黄伟九,黄可龙,王治军;十二烷氧基硼酸镧抗磨减摩添加剂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5年01期 |
10 |
程嘉兴;谢凤;;二硫化钨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J];合成润滑材料;2016年02期 |
11 |
吴燕霞;李维民;王晓波;;磷型极压抗磨剂对双酯基础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J];润滑与密封;2015年09期 |
12 |
黄伊辉;李芬芳;尤建伟;陈波水;;含羟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0年03期 |
13 |
龚斌;陈波水;;纳米硼酸镧在水溶液中的摩擦学性能[J];合成润滑材料;2008年01期 |
14 |
余磊;戴康徐;鲁浩;方岩雄;曹华;韩利芬;赵鸿斌;李诗娟;;含氮杂环的酯或酰胺类衍生物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J];化工学报;2018年09期 |
15 |
熊丽萍;王全金;刘红;何忠义;张少明;;一种不含硫磷氮硼酸酯的摩擦学性能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7年05期 |
16 |
陈传盛,陈小华,刘天贵,杨东,张刚,易国军;碳纳米管的化学修饰以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J];化学学报;2004年14期 |
17 |
熊丽萍;穆琳;周响;仇建伟;;巯基苯并噻唑醇在菜籽油和加氢油中的摩擦学性能[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5年04期 |
18 |
王莉;朱达川;陈国需;;白云母/CeO_2复合粉体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J];表面技术;2015年05期 |
19 |
万屏南;熊丽萍;;三嗪衍生物在双酯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20 |
孙令国;杨蕾;王永刚;徐小红;周旭光;;含硫磷酸官能团硼酸酯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J];精细化工;2012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