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第三系储层次生孔隙形成机理分析
【摘要】: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的分析,研究区内发育大量的粒间和粒内溶蚀孔。在大量实测物性参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白云凹陷第三系储层存在两个次生孔隙发育带,主要分布在2 750~3 500 m和4 100~4 600 m两个深度段。通过同位素示踪的方法,证实了形成次生孔隙的原因主要是有机质成熟时释放的有机酸和成岩过程中有机质脱羧作用产生的CO2形成的酸性水对长石、含长石火山岩屑、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和生物化石等的溶解。影响次生孔隙的地质因素还有烃源岩的分布和类型,沉积相内砂体的分布和砂岩类型,构造活动产生的断裂。另外次生孔隙还受控于烃源岩成熟时间与断层、砂体和古构造脊组成的输导体系之间的匹配关系。综合各种地质因素分析后,将有机酸形成的次生孔隙模式概括为"生、运、匹、溶",该模式对研究区优质储层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