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金融科技创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

巴曙松  白海峰  胡文韬  
【摘要】:金融科技创新为金融资源合理配置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利用中国33个省份2011—2018年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究金融科技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进而具体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活力和金融科技创新规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金融科技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在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更加明显,而且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只有当金融科技创新高于门槛值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才较为显著。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武义青;李畅;武岳;;我国各地区碳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国能源;2016年06期
2 台坤;;浅析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价格月刊;2011年11期
3 王明益;;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综合生产率的提高[J];价值工程;2007年05期
4 张炳君;孙习武;;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5 易纲,樊纲,李岩;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6 陆旸;;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J];中国金融;2016年20期
7 曹凤刚;李玫;王蓉;韩朝亮;曹轶昕;;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哈尔滨市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J];决策咨询;2018年02期
8 田洁;;地区法治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商;2015年32期
9 李红;崔姗姗;;全要素生产率:写入“十三五”规划的新概念[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38期
10 张应武;;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香港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J];亚太经济;2008年05期
11 贾康;;金融科技的归宿是服务实体经济升级[J];金融经济;2017年21期
12 肖宏伟;王庆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测度研究[J];中国物价;2016年09期
13 李荣富;王丽娟;曹雪峰;;安徽经济增长实证研究——基于对外开放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J];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4 巴里.P.博思沃斯;杰克.E.特瑞普利特;;新经济究竟新在何处? 信息和通讯技术,经济增长以及生产率[J];经济导刊;2001年01期
15 陈新宇,胡雪燕;生产率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16 刘志超;;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浅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32期
17 肖宏伟;王庆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因素及提升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京海;胡鞍钢;Arne Bigsten;;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否持续?——一个生产率视角[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C];2008年
2 张治栋;廖常文;;全要素生产率与高质量发展——基于政府干预视角的实证研究[A];现代化经济体系与高质量发展——第十三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9年
3 吴延瑞;;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新的估计[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C];2008年
4 张庆昌;;工资上涨、出口增加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对下降——基于1952—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张庆昌;;工资上涨、出口增加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对下降——基于1952—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 论文集[C];2009年
6 叶祥松;;不同环境规制下的规制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999-2008年的实证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王兵;张技辉;张华;;环境约束下中国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研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岳宏志;朱承亮;;陕西省经济增长质量研究:基于生产率和效率的视角[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樊学瑞;高波;李言;;地区劳动力成本变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兼论“工资-效率假说”[A];现代化经济体系与高质量发展——第十三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9年
10 陈栋梁;;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生产率优化和科技创新的总体观[A];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詹;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城市经济集约增长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2 孙燕燕;环境/福利导向的生产率及其在经济发展评价中的应用[D];东华大学;2014年
3 李清如;发展中国家贸易开放与生产率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4 祝接金;中国地方政府科教支出的生产率改进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胡威;环境规制与碳生产率变动[D];武汉大学;2016年
6 王萱;中国碳生产率变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郑文;金融发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巩崇一;我国人力资本不平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9 赵婷;产业集聚与地区生产率增进:理论分析及中国经验实证[D];浙江大学;2012年
10 周彩云;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欢;贵州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分析[D];贵州财经大学;2014年
2 杨惠惠;云南省州市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鑫;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比较分析[D];宁波大学;2013年
4 何琪;全要素生产率对辽宁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5 肖俭明;湖南省各市州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D];中南大学;2008年
6 张帅;环境管制下山东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7 常勉;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简要探讨[D];河南大学;2016年
8 宋时达;中日经济高速增长期全要素生产率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9 邵之然;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10 陶涛;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安徽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工商银行 史晨昱;从“全要素生产率”看中国经济增长[N];上海证券报;2008年
2 记者 祝嫣然;经济增长新动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N];第一财经日报;2017年
3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庞瑞芝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孟辉;着力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赵琪;形成以生产率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孟超 胡健 陈希敏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转向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驱动[N];光明日报;2015年
6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左晓蕾;热盼中国向“全要素生产率”转型[N];上海证券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高红海;长期经济增长依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N];中国财经报;2015年
8 胡鞍钢 郑京海;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为何明显下降[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欧阳剑环;专家建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N];中国证券报;2018年
10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程晖;迈向高质量发展应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N];中国经济导报;202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