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涝渍地农业生态环境恢复的对策与效益分析
【摘要】:由于长江流域日益严峻的外生态环境的压力,加上长期以来湖区不合理的围垦开发利用,使江汉平原涝渍地域的农业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主要表现为气候变率较大、分布不均,涝渍相随、旱涝并存,农业用水的水质劣化趋势加剧,涝渍地的土壤潜沼化仍在继续,土地生产力低下,涝渍地域相对贫困人口增加。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将水和涝渍地看成一种资源而非负担,从整个流域生态系统出发,用大农业的观点,走社会化自然顺应的生态环境恢复之路;要上防下截,蓄泄兼顾,控制围垦,退田还湖,通过工程、生物和农业措施使涝渍小生境得到改善;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国际合作,使涝渍生态环境的治理恢复更加科学和可持续。不同类型的涝渍地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实践表明,因地制宜地治理开发可以获取很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
|
|
|
1 |
刘章勇,刘百韬,谢磊,胡中华;江汉平原涝渍地域农业生态环境特征与评价指标体系[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
2 |
朱建强,黄智敏,臧波,周胜;江汉平原的涝渍地及其开发利用[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3 |
刘章勇,刘百韬,李必华,蔡承智;江汉平原涝渍地的成因、演替与分异规律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年01期 |
4 |
艾天成,李方敏,原雄人;江汉平原湖积型涝渍地土壤物理环境质量评价[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5 |
田小海,龚信文,吴中华,工藤哲夫,黎波,杨前玉,刘威,黄永平;若干优质杂交水稻组合在江汉平原涝渍地的表现[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4期 |
6 |
陈卓良;新兴垸低湖田莲藕引种栽培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1年02期 |
7 |
朱建强;李靖;;江汉平原水灾害综合防治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5年03期 |
8 |
田小海,黄永平;江汉平原优质米形成适宜栽培期初探[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年04期 |
9 |
田小海,吴中华,杨前玉,工藤哲夫,黎波;若干杂交水稻新组合在江汉平原的品质表现[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10 |
唐平;涝渍地治理又有新技术[J];水利天地;2003年02期 |
11 |
田小海,黄永平,黄智敏,吴家林;涝渍地农业综合整治开发示范区规划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3期 |
12 |
谢振新;也谈对江汉平原水田耕作制度改革的一点意见——兼与杨勤业同志商榷[J];湖北农业科学;1979年09期 |
13 |
金义湘;疑似仔猪癫痫的发生情况报告[J];中国兽医杂志;1988年07期 |
14 |
杨祖达;张春龄;;江汉平原林业发展的战略地位[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89年02期 |
15 |
;江汉平原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初探[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S3期 |
16 |
雷泽湘,雷中英;江汉平原湿地食用仙人掌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6期 |
17 |
王中原,肖贤芳;江汉平原有了能露地种植的高品质厚皮甜瓜品种[J];中国西瓜甜瓜;2004年01期 |
18 |
杨小红,贾平安,喻永冰,王领标;2004年江汉平原发生棉茎枯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05年04期 |
19 |
唐崇伟;江汉平原大豆品种利用与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1980年04期 |
20 |
陆爱红,黄自强;从鄂恩1号和荆麦66谈江汉平原麦区小麦品种的利用[J];湖北农业科学;1990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