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长江中游沿岸地区区域环境特征与洪涝灾害
【摘要】:首先论述了长江中游沿岸地区的区域环境基本特征:①以平原为主体的层状地表结构;②亚热带季风气候;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④过渡性的土壤和植被。然后分析了该区洪涝灾害的概况,揭示了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与人为影响。
|
|
|
|
1 |
陶遐龄,夏浣清;一种长江中游暖季暴雨云及其降水量的数值预报方法[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
2 |
王灵艳;1981年梅雨期长江中游晴热少雨[J];气象;1982年04期 |
3 |
阮水根,戴修义;长江中游强对流天气短时监测预报系统业务试验方案[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
4 |
杨贤为,姚佩珍,张强,汤克靖;长江中游致洪暴雨天气气候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1995年04期 |
5 |
叶殿秀;东北等地雨少又有旱情 长江中游一带汛期偏早——2002年5月[J];气象;2002年08期 |
6 |
朱文晶;李长安;;长江中游洪涝灾害的成因与防治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7 |
吴宜进,William A.Gough,姜彤;历史时期长江中游水灾与厄尔尼诺事件的遥相关(英文)[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
8 |
陶遐龄,夏浣清;用卫星图象、云模式预报暖季暴雨云及其降水量的初步试验[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
9 |
叶愈源,赵文兰;近500年长江中游气候变化的若干特征[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
10 |
刘浴辉,胡超涌,黄俊华,谢树成,陈正洪;长江中游石笋年层厚度作为东亚夏季风强度代用指标的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5年02期 |
11 |
赵文兰,叶愈源;近500年长江中游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J];水文;1996年05期 |
12 |
宋清翠,张吉;长江中游夏季两场特大暴雨天气的对比分析[J];湖北气象;2001年01期 |
13 |
廖移山;闵爱荣;李武阶;;长江中游一次中β低涡暴雨的数值模拟分析[J];高原气象;2007年01期 |
14 |
陈金荣;;"88.9"长江中游的暴雨洪水[J];湖北气象;1992年04期 |
15 |
熊安元;长江中游持续暴雨期中尺度降水系统的统计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1995年04期 |
16 |
马乃孚,杨景勋;长江中游地区近年夏季旱涝异常的大气环流差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17 |
熊安元;90年代长江中游异常多雨的气候变化背景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1年01期 |
18 |
张礼平,丁一汇;全球地表(海表)前期温度与中国及华中地区夏季降水的关联[J];气象学报;2005年03期 |
19 |
叶愈源,赵文兰;近百年长江中游旱涝的变化[J];热带气象学报;1995年02期 |
20 |
;简明快讯[J];北京农业;200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