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裂缝地层双侧向测井响应物理模拟研究

柯式镇  冯启宁  袁秀荷  张友义  
【摘要】:为了研究裂缝对双侧向测井响应的影响 ,在实验室建立了一套双侧向测井物理缩比模拟系统。用该系统分别对水平裂缝地层、垂直裂缝地层和斜裂缝地层的双侧向测井响应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 ,裂缝对双侧向测井响应是有影响的 ,且随着裂缝倾斜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夏文杰;董汉平;俞理;黄立信;;铜绿假单胞菌WJ-1降解原油特性[J];化工学报;2011年07期
2 邹威;许强;刘汉香;陈龙;王龙;;强震作用下层状岩质斜坡破坏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4期
3 马中良;郑伦举;秦建中;李志明;;盆地沉降、抬升过程中源储压差的生排烃效应[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4期
4 陈金刚;徐平;赖永星;杜云海;;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效应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8期
5 刘云鹏;黄润秋;邓辉;;反倾板裂岩体边坡振动物理模拟试验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均;贺振华;黄德济;李琼;;储层孔洞的物理模拟与超声波实验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建国;周永胜;宋瑞卿;王绳祖;;亚洲中东部大陆构造变形物理模拟的初步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3 孙珍;钟志洪;周蒂;;反转构造的物理模拟及其在东海构造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孙龙涛;陈长民;孙珍;詹文欢;;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构造演化机制模拟与生烃[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辛仁臣;姜振学;李思田;;三角洲前缘砂体中石油二次运移与聚集过程物理模拟及结果分析[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6 吴开龙;陈小宏;李景叶;刘国昌;;三角洲沉积模式下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对比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颜廷杰;田钢;石战结;曾昭发;;溶洞裂隙型介质地震波响应的物理模拟响应[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蔡瑞;赵群;张明;;洞物理模拟资料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9 陈钢;程曾庆;梁京华;陈千;;采空区地震勘探物理模拟[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10 孙珍;周蒂;钟志洪;;前新生代构造在南海发育中的作用——物理模拟证据[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可新;低煤级储层三相态含气量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2 杨勤勇;裂缝型储层预测的纵波地震方法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陈振宏;高、低煤阶煤层气藏主控因素差异性对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4 陈林媛;高渗透、高含水油藏气水交替驱替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唐玄;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运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俞伯汀;浙江省玄武岩台地区滑坡的成因机理及防治对策[D];浙江大学;2006年
7 夏长淮;沉积模拟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8 王洪星;库车坳陷北带断裂控制气藏形成机制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9 张春生;冲积体系及三角洲物理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10 魏建新;正交各向异性介质波场特性的物理模拟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智亮;缝洞储层物理模拟试验装置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9年
2 禹林;二氧化碳深部盐水层地质封存物理模拟探索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吴珍云;构造活动对盐构造演化影响的比例化物理模拟[D];南京大学;2011年
4 宋斌;隧道地震模型物理模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韩俊;温州地区台风滑坡形成机理物理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熊小波;三峡库区五尺坝滑坡物理模拟及预报模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何华;滑坡主体介质激电特征的物理模拟与仿真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赵玉强;二氧化碳深部盐水层地质封存二维实验及三维平台设计方案[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彭红明;贵州省开阳磷矿洋水矿区崩塌形成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10 王鸿;达州市青宁乡岩门村滑坡成因机制分析与治理工程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玮 张兵;“双复杂”勘探关键技术成果获好评[N];中国石化报;2010年
2 汤良杰;摸清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与分布家底[N];科技日报;2003年
3 通讯员 周图伽 记者 吴启华;泥石流咋发生的 实验室里找答案[N];中国矿业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