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沙汝河流域土壤侵蚀状况动态变化分析

王洒  王本芬  潘晓斌  
【摘要】: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使用USLE模型研究沙汝河流域1992年~2007年土壤侵蚀状况,获取土壤侵蚀定量数据。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流域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变化不大,流域内土壤侵蚀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侵蚀模数上,三时期平均水土流失模数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992年的1666.698t/(km2.a)升至2002年的1 672.324t/(km2.a),2007年达1858.095t/(km2.a)。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克;赵文吉;胡德勇;;基于SPOT5和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的北京北部山区土壤侵蚀变化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08年03期
2 王亚楠;胡素杰;秦奋;;RS与GIS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以前张家沟小流域为例[J];许昌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赵晓丽,张增祥,王长有,彭旭龙,刘斌;基于RS和GIS的西藏中部地区土壤侵蚀动态监测[J];水土保持学报;1999年02期
4 张华;赵文吉;;基于RS和GIS的北京西山土壤侵蚀监测与评价[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汪东川,卢玉东,汪亚峰,罗春艳;山地丘陵区土壤侵蚀动态监测技术[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年02期
6 柳艺博;常庆瑞;;RS与GIS在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熊友胜,何丙辉;运用RS和GIS进行植被覆盖分级研究——以重庆合川市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王冬梅,赵钢,钱惠康,卜兆宏;利用3S技术实现小流域水土保持的动态监测[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年01期
9 吴志杰;;基于GIS的漳州市土地气候生产潜力分析[J];龙岩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杨洲;张世熔;吴若玉;李婷;陈肖;吴德勇;;基于RS和GIS的川中丘陵区景观格局研究——以云合镇为例[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1 张有全;宫辉力;赵文吉;;基于遥感与GIS的土壤侵蚀强度快速估测方法[J];生态环境;2007年01期
12 魏兴萍;;基于RS和GIS的重庆南川区水土流失变化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05期
13 孙景梅;;基于RS和GIS的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以神木县研究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1期
14 杨邦杰,裴志远,张松岭;基于3S技术的国家级农情监测系统(英文)[J];农业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15 赵光平,王连喜,杨有林,苏占胜,李建萍,陈豫英;宁夏气象3S系统[J];气象;2003年11期
16 顾成军;张海林;;基于RS和GIS的舒城县土壤侵蚀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04期
17 王洒;王本芬;潘晓斌;;沙汝河流域土壤侵蚀状况动态变化分析[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8 韩育宁;;应用新技术推进水土保持监测[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6年02期
19 刘新;田劲松;过家春;;“3S”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J];宁夏农林科技;2011年07期
20 邝继双,汪懋华;3S技术在农田基础地图测绘与更新中的集成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会玉;王充;林振山;杨浩;;基于RS和GIS的滇池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朱连奇;潘少奇;朱文博;;基于RS和GIS的洛宁县土壤侵蚀研究[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3 何燕;李政;欧钊荣;丁美花;;基于GIS的广西晚稻低温冷害区划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4 汪圣洪;;基于GIS下“花溪辣椒”(干辣)种植气候区划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5 蔡红艳;张树文;杨久春;;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区域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分区-以吉林省为例[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徐宗焕;谢庆荣;吴仁烨;林俩法;;南亚热带香蕉低温害关键要素分析及GIS应用[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7 赵晓丽;李家存;胡德勇;赵文吉;;基于遥感和GIS的沽源县植被生态安全综合评价[A];遥感定量反演算法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8 史彩霞;李耀先;李莉;黄梅丽;邓英姿;;基于WEB和GIS的“自然物候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开发[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9 丁晓东;周斌;徐俊锋;刘婷;谢斌;;基于遥感和GIS的农业区有效磷流失风险评价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10 梁凤娟;张喜林;高贵荣;;基于GIS的巴彦淖尔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服务的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波;基于RS和GIS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杜君;基于GIS的我国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的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朱惇;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区域土壤侵蚀评价与时空变化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姚志宏;基于GIS的区域水土流失过程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5 陈延良;基于GIS的松嫩平原南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及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杨凤海;基于GIS的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时空变异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7 胡守忠;基于GIS内蒙古自治区参考作物腾发量(ET_0)区域分布特征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宏庭;农田养分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及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9 门明新;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土壤侵蚀和碳氮储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黄荣珍;南京市水土保持GIS研制及其在规划中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从斌;李子溪流域土壤侵蚀遥感监测[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2 樊豪;基于GIS与RS技术的辽西北票市生态修复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李巍岳;基于RS与GIS的区域景观格局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余定椿;基于GIS的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水土流失信息系统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赵晓文;基于GIS的郏县烟草施肥专家系统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6 杨荣光;基于GIS技术的泰安市农业气候资源精细化区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瞿华蓥;基于GIS的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调查评价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万建宏;基于GIS耕地地力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美兰;基于GIS的耕地地力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方月;基于GIS技术的新疆耕地后备资源潜力评价与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龙小波;我市建成旱情监测系统[N];商洛日报;2009年
2 卢伟萍;广西:遥感技术服务农业区划[N];中国气象报;2008年
3 通讯员 李森;干旱发生范围强度变化提高预警[N];中国气象报;2010年
4 记者 曾居仁;摸清贵州山地气候资源“家底”[N];中国气象报;2010年
5 贵烟办;贵州省烟草区划地理信息系统项目通过验收[N];东方烟草报;2010年
6 记者 杨绮薇 通讯员 王春林;干旱动态监测系统通过验收[N];中国气象报;2010年
7 韩红运 孙洪江;红星与中科院合作建设数字农业[N];北大荒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喻彦 李湘云;云南天然橡胶气象信息系统投入运行[N];中国气象报;2010年
9 记者 曾涛;广西农业气候区划更直观[N];中国气象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