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凝血因子Ⅷ抑制物对获得性血友病A的诊断意义:附1例病例分析
【摘要】:横县中医医院于2018年10月28日收治1例获得性血友病A(AHA)患者,该患者因面色苍白10余天,右侧大腿及膝关节肿胀,局部可见片状瘀斑,拟"贫血原因待查"收入院。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APTT纠正试验、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测定(Bethesda法)、凝血因子Ⅷ水平测定等发现,该患者APTT显著延长,APTT纠正试验不能被纠正,血小板计数(PLT)和肝功能正常;经进一步检测发现,患者凝血因子Ⅷ活性为1%,凝血因子Ⅷ抑制物为9.6 BU/mL(Bethesda法);抗核抗体(ANA)为核颗粒型(1:320),ANA谱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阳性。故诊断为获得性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所致出血。当患者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贫血伴可见片状瘀斑时,应考虑是否伴有获得性因子Ⅷ抑制物存在的可能;APTT纠正试验对诊断是否存在循环抗凝抑制物意义重大。
|
|
|
|
1 |
陆雪冬;;获得性凝血因子Ⅷ抑制物对获得性血友病A的诊断意义:附1例病例分析[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9年01期 |
2 |
马影影;李杰平;曾东风;朱丽丹;孔佩艳;张曦;刘红;刘耀;;获得性凝血因子Ⅷ抑制物1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输血杂志;2013年03期 |
3 |
赵威;;凝血因子平行稀释试验在筛选凝血因子Ⅷ抑制物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
4 |
焦丽华;;凝血因子Ⅷ获取条件的研究[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88年06期 |
5 |
刘燕玉;全血保存凝血因子Ⅷ改变的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2001年02期 |
6 |
徐恩斌,蔡洪培,张忠兵;输注凝血因子Ⅷ致HIV感染1例[J];临床荟萃;2001年24期 |
7 |
李葭灰,刘河芬,韩小琦;一例老年获得性凝血因子Ⅷ减少症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年04期 |
8 |
陆奕健;柏乃庆;徐莉萍;王鸿利;支立民;黄雅萍;;胎儿5种器官凝血因子Ⅷ:C、Ⅸ:C和vWF:Ag测定的初步观察[J];中国输血杂志;1990年03期 |
9 |
胡东,张荣波,许礼发,王瑜,吴静,李朝品;冻干人血浆凝血因子Ⅷ效价检测条件探讨[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年07期 |
10 |
杨江存;叶世辉;李芒会;任健康;;库存全血凝血因子Ⅷ、Ⅸ活性改变的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
11 |
刘加伟;骆展鹏;邹晓萍;彭楷;王娟娟;;血浆凝血因子Ⅷ含量检测实验室间比对分析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S1期 |
12 |
杨绍明;;冷沉淀制备的关键控制点[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13 |
彭明喜;董国飞;汤晓娴;;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凝血因子Ⅷ含量动态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5年05期 |
14 |
刘加伟;骆展鹏;欧阳熊妍;邹晓萍;彭楷;王娟娟;;血浆凝血因子Ⅷ含量检测实验室间比对分析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年16期 |
15 |
曾淑燕,张端伟,黄梓伦,余展超;10例凝血因子Ⅷ抗体阳性分析[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1年06期 |
16 |
梁艳;;虹吸法和离心法制备冷沉淀效果的不同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年08期 |
17 |
张春鸣;邓金枝;卢素平;;不同贮存温度和不同贮存时间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含量及合格率变化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8年04期 |
18 |
逯秀玲;毕婷婷;;获得性血友病A患者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年07期 |
19 |
高硕;夏永泉;徐学静;张燕;张葵;;Nijmegen法检测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临床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1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