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轭双烯烃聚合的高效催化体系——乙酰丙酮铁-烷基铝-含氮配位体
【摘要】:正 近二十年来,在络合催化研究中,由镍、钴、钛及希土等过渡元素组成的共轭双烯烃聚合和齐聚的催化体系效果明显,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重视.但由最常见的过渡元素铁所组成的催化体系,却从未取得满意的结果,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我们在广泛探讨共轭双烯烃聚合和齐聚的络合催化体系时,发现了一种由乙酰丙酮铁-烷基铝-氮杂环类配位体组成的体系,不仅有极高的聚合活性,而且聚合产物是含有相当数量1,2-结构聚合物的弹性体,具有较好的应用性能.可见,这一发现无论对发展络合催化理论,还是对提供新型高分子材料都有一定的意义.
|
|
|
|
1 |
史讚;王朝敏;郑晓广;;溶液中混合配体化合物生成的极谱研究 Ⅰ、铅(Ⅱ)和以丙二酸根为初级配体,以乙酰丙酮、氨基乙酸根和乙二胺为次级配体的混合配体化合物[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
2 |
王朝敏;史讚;郑晓广;;溶液中混合配体化合物生成的极谱研究——Ⅱ、铅(Ⅱ)和以丁二酸根为初级配体,以乙酰丙酮、氨基乙酸根和乙二胺为次级配体的混合配体化合物[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
3 |
丁占来;张建民;齐芳娟;彭政;;铟纳米颗粒及纳米线的制备[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6年01期 |
4 |
刘红玉;李戎;宋阳;;还原染料配位体系染色[J];印染;2009年12期 |
5 |
;酸性化合物首次被用作催化剂配位体[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
6 |
黄锦顺,王曼芳,黄金陵,卢嘉锡;含烯烃配位体的金属原子簇研究 [η~3—C_3H_5Fe(CO)_3]_2的合成和晶体结构[J];结构化学;1983年03期 |
7 |
陈荣悌;林华宽;;配合物稳定性与配位体酸碱强度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 Ⅲ.N-(间取代苯基)氨基乙酸的铜(Ⅱ)、镍(Ⅱ)配合物稳定性及其热力学性质的研究[J];化学学报;1983年02期 |
8 |
Jolly,P.W.;;均相催化(上)[J];有机化学;1984年04期 |
9 |
周宣烈;;电位滴定法测定多基配位体加质子常数数据处理方法的探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
10 |
文林;;生产工业α—烯烃的新催化方法[J];当代化工;1990年04期 |
11 |
孙力强;尹荣鋆;;二茂铁含氮配位体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J];化学试剂;1991年05期 |
12 |
王乃绪;严海云;;三(十二烷基)膦的合成[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
13 |
孙亦桢,王力,钟卫民,齐菊生;几种含氮配位体的一价铑羰基化合物的合成与鉴定[J];科学通报;1981年10期 |
14 |
嵇显忠,逄束芬,孙涛,单成基,杨继华;稀土-其它过渡金属混合催化剂用于共轭双烯烃的聚合——Ⅱ烷基铝对丁二烯聚合及产物微观结构的影响[J];分子催化;1989年02期 |
15 |
沙昆源,杨瑞华,郭绪民;配位体对铑催化低压羰基合成的影响(Ⅱ)——几种有机磷和亚磷酸酯配位体的比较[J];分子催化;1989年01期 |
16 |
王寅,程侣柏;吲哚苯胺金属络合物近红外吸收染料中配位体的合成研究[J];染料工业;1995年03期 |
17 |
王玉静;配位体k_i~H测定的近似逼近[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5期 |
18 |
林基兰;共轭双烯烃用新型阻聚剂[J];合成橡胶工业;1987年05期 |
19 |
王洪英,方国春,张玉清,姜振胜,周宗贞,李璟;非透明工业硫酸产品的分析──配位体缓冲溶液分析法[J];湖北化工;1996年01期 |
20 |
王晓衡,王复东,顾婉贞,顾长立;四嗪化合物对光还原水放H_2催化体系的促进[J];太阳能学报;198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