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地下水位变化的城市地面沉降确定性模型研究

方露  岳建平  魏叶青  党星华  
【摘要】:依据有限元基本原理和土的渗流理论,推导出基于地下水位变化的确定性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所研究的模型的效果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模型精度高,且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胜忠,方鹏飞;地面沉降的计算理论和方法[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方鹏飞,朱向荣,武胜忠;太原市地面沉降的计算与预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2年04期
3 孟祥磊;赵新华;;支持向量机在地面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年14期
4 刘毅,龚士良;地面沉降泊松旋回预测方法——以上海地面沉降长期预测为例[J];上海地质;1997年03期
5 张茂永;孟磊;王传林;冯启言;;徐州大屯中心区地面沉降趋势预测[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7年03期
6 赵清平;丁平;;抽降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的计算与预测[J];岩土力学;2002年S1期
7 王园,王沁,何蕴龙,郑祖国;西安地裂与地面沉降灾害投影寻踪分析预测[J];工程地质学报;1999年01期
8 周俊;杨建图;陆阳;韦劲松;胡蓓蓓;;基于情景分析的天津市滨海新区地面沉降预测[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年01期
9 王祝芳;张弘怀;沈嘉;;宁波市积极预防地面沉降[J];决策与信息;2009年12期
10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项目圆满完成[J];城市地质;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学功;雷德林;刘伟才;;沧州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漏斗的关系及控制对策[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邓清海;袁仁茂;马凤山;李树德;;地面沉降的GPS监测及其基于GIS的时空规律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3 向军文;;钻进连通采矿技术在控制采区地面沉降方面的应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李仁锋;燕振芝;周洪清;;鞍山市区地面沉降的机理分析[A];冶金地质勘查技术文集[C];2003年
5 刘飞;慎乃齐;陈华英;;上海市地面沉降的发展过程与危害[A];岩土钻掘技术在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学术论文集[C];2001年
6 王娜;;华北平原地面沉降浅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卞锦宇;钟华平;李伟;;南水北调受水区地面沉降区地下水保护标准[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8 王兰生;;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及其防灾对策[A];中国科协2002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汇编之二[C];2002年
9 白晋斌;;天津市控制地面沉降工作方法探讨[A];城市地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彭键林;尹志宏;宋俊杰;;基于ANSYS的蜂窝纸板静压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桂卫;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和风暴潮灾害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2 杨健;工程降水引发的地面沉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3 许烨霜;考虑地下构筑物对地下水渗流阻挡效应的地面沉降性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刘飞;上海市地面沉降变形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5 张红;D-InSAR与POLinSAR的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6 叶欣茹;中国高等教育社会投入需求预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汤益先;基于相干目标的DInSAR方法及其地表沉降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8 陈旭;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侯艳萍;英语专业四级阅读任务难度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张海波;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D];河海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佘文芳;沧州地区地面沉降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2 彭青华;沧州市地面沉降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王海刚;天津市地面沉降现状及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高玉山;基于GIS和SPSS的地面沉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唐立刚;天津市地面沉降的GPS监测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张云霞;天津市滨海新区地面沉降防治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方志雷;InSAR技术及其在沧州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李宁;西安地面沉降形成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刘秋生;山东泰安地区地面塌陷现状与对策[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10 朱立波;基于ANSYS的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优化设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扬 通讯员 段金平;本市地面沉降开始实时监测[N];北京日报;2008年
2 记者王健生;全国地面沉降较严重城市超50个[N];中国改革报;2009年
3 江霞;地面沉降危及墨西哥城[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4 陈萍;珠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地面沉降 地质灾害监测项目启动实施[N];中国测绘报;2010年
5 记者 尹娜;新区首创卫星雷达监测地面沉降技术[N];滨海时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景一鸣;说说北京的地面沉降[N];中国矿业报;2010年
7 记者 龙回仁 特约记者 林宗圣;江西会昌地面沉降缘于盐矿采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8 记者 陶玮 通讯员 喻晓春 范莹莹;海盐城区地面沉降趋于稳定[N];嘉兴日报;2011年
9 记者 李风;浙江地面沉降继续呈减缓趋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10 刘振;西安注水修复地面沉降[N];西部时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