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浅谈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双语教学的实施

王霞  杨怀霞  刘艳菊  
【摘要】:阐述了药学专业开展无机化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介绍了一些提高无机化学双语教学质量的方法,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之克服对双语教学的畏难情绪;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过渡式地开展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原版教材与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苏芳;王静霞;;再谈无机化学中元素化学的教学[J];济宁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陈珺珺;戴国梁;王传峰;;如何实现有机化学母语教学到双语教学的过渡[J];广州化工;2011年16期
3 胡芳;王险峰;孟卫;;药学类《物理化学》双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1年06期
4 陈春霞;彭进松;曹晶晶;;无机化学中微观理论的教学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6期
5 万福贤;姜林;尹洪宗;李映;付蕾;李长城;;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06期
6 谢娟平;;二本院校开展仪器分析双语教学的尝试与体会[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8期
7 郑广俭;;普通师范院校化学专业进行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吴莉;柏正武;;重结晶实验课双语教学中关键问题解析[J];实验室科学;2011年04期
9 王霞;刘艳菊;杨怀霞;;配位化合物基本概念的双语教学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23期
10 邹淑君;闫静;贾力维;;无机化学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研究[J];世纪桥;2011年11期
11 路桂芬;朱卫华;;在《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融入化学史教育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30期
12 刘瑛;宋启军;商少明;;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9期
13 王丽敏;何丹凤;;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世纪桥;2011年13期
14 祁秀秀;秦海芳;;在高职有机化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9期
15 段卫东;苏莉娜;;无机化学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职业技术;2011年06期
16 冯秀玲;;地方院校物理化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以怀化学院为例[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8期
17 缪应菊;李志;胡女丹;邓梦君;;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18 杨静;孙德梅;武雪芬;;药学院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思索与初步实践[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年08期
19 邹继红;郝燕勤;;对两个专业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20 杨宇婴;;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探索[J];广州化工;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光;韦永莉;臧双全;张琳;;“无机化学”专业基础课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栾尼娜;姚虹;王志华;宋玉民;耿志远;;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赵兵;王国清;刘晶莹;张莹;;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的初步探索[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4 杨勤;;提问式教学在化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海燕;张来英;吴金添;;关于物理化学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思考[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吕萍;陈恒武;王彦广;李浩然;;大学化学类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鲁越青;李建法;;化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博;陈凯;杨凤珠;陆真;;基于Wikipedia的资源型化学教与学[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宫永宽;;《高分子化学导论》双语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思考[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牟伯中;胡军;黑恩成;史济斌;叶汝强;;积极稳步推进物理化学双语教学[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芹;若干无机团簇电子离域特性的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廖照江;非经典C_(60)的捕获和富勒烯形成机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张文广;性构相依思想的阐释及其教学实践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罗来斌;辅酶B_(12)模型化合物及其环糊精超分子研究[D];南京大学;1996年
5 刘慧玲;几类重要小分子体系的结构和稳定性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王成刚;新型二硫纶和二亚胺过渡金属配合物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小梅;化工高职《无机化学》Flash系列课件的制作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金海;贵州高师一年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观察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铮;水热/溶剂热组合合成技术在无机微孔磷酸铝合成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4 张娜;共价键连卟啉—富勒烯二元D-A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季常青;掺杂碳簇的合成及色谱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6 张兴辉;金属类卡宾促进乙烯环丙烷化反应及其溶剂化效应的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建定;不对称酰胺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的设计、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8 张记升;液相电化学沉积类金刚石及掺杂类金刚石薄膜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9 孙鹏;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D];河南大学;2009年
10 韩晓;非独立五元环富勒烯氯化物(C_(64)Cl_4和C_(56)Cl_(10))的分离与表征[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张兆军;在无机世界里“深入浅出”[N];科技日报;2007年
2 ;门捷列夫百年祭[N];大众科技报;2007年
3 主讲人 白春礼;化学物质,是天使也是魔鬼[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实习记者 王青云;钌技术让太阳能走进百姓家[N];江苏科技报;2009年
5 主讲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春辉 整理 嘉星一族;化学元素“合成”的生活[N];北京科技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