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

李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翠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7年03期
2 李媛媛;孙文生;;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年10期
3 崔和瑞;;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行性分析及发展对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05期
4 刘新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几个概念与原则[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刘学敏;;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基于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比较分析[J];港口经济;2010年03期
6 孙虎军;;加强京津冀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7 刘西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设想[J];经济论坛;2005年22期
8 张明倩;郝海岗;范燕;;京津冀区域合作中河北省工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J];商业时代;2009年12期
9 陈昭锋;;基于FDI转型下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李燕;;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研究——基于政府制度创新视角[J];城市;2010年01期
11 胡玲玲;;京津冀一体化条件下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2期
12 周桂荣;蒋素领;;区际间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合作机制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3 李宜强;;法国复合治理研究与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09期
14 李文增;鹿英姿;王刚;;京津冀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的协调机制研究[J];城市;2010年03期
15 汪伟全;;长三角区域经济圈内地方利益冲突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12期
16 石佑启;;论区域合作与软法治理[J];学术研究;2011年06期
17 孟广文;;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年06期
18 毛燕琼;;论当前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的外部挑战及“破局”之策[J];天府新论;2011年02期
19 吕志奎;;发展区域公共管理 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J];中国科技投资;2010年10期
20 张建峰;;城市化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立霞;;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军;李逸波;何玲;;基于生态补偿机制下的京津冀农业合作模式的探讨[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晓春;;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问题和对策[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周桂荣;;关于构建制度化、常态化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的若干思考[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贺清;宋丽霞;马建兵;;浅议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刘绵涛;;浅析廊坊如何在京津冀一体化趋势下加速崛起[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7 李燕;;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研究——基于政府制度创新视角[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新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几个概念与原则[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波;臧学英;;从战略高度看京津冀文化产业的合作与发展[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鞠林江;;浅析廊坊农业在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中的战略选择[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心淼;中国人才区域流动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胡仁霞;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程永林;区域整合、制度绩效与利益协调[D];暨南大学;2007年
4 曹阳;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杨军红;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吕洪良;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产业合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吴航;经济全球化中的东亚经济一体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8 廉晓梅;APEC区域合作模式与发展前景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彭际作;大都市圈人口空间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叶森;区域产业联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2 金慧娟;基于边界效应的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3 郑宏;京津冀区域差异与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4 刘春梅;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势下的政府合作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李长军;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毛志文;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国际产业合作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7 张亚然;中日韩FTA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8 闫晶;论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府际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沈振中;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合作模式及协调机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魏晶;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志远;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N];唐山劳动日报;2011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徐向南 本报记者 张许峰;京津冀区域协作新课题:文化产业合作须破三大制约[N];河北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张许峰;老问题缘何求新解[N];河北日报;2011年
4 本报实习生 徐万佳;旅游“一卡通”升温京津冀区域合作[N];中国旅游报;2009年
5 天津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副主任 罗亭;探索京津冀区域发展新思路(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6 天津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副主任 罗亭;探索京津冀区域发展新思路(一)[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杨仕省;三地分歧仍在 京津冀规划年底难出台[N];华夏时报;2010年
8 海杰 宋霜;京津冀新定位 三地产业有望重构[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9 ;崛起的力量 开放的力量 融合的力量[N];河北经济日报;2011年
10 肖雅楠 王彦 编辑整理;深化环渤海区域合作 推动京津冀协调发展[N];中国改革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