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乳杆菌和短乳杆菌复合添加对高丹草青贮效果的影响
【摘要】:为研究不同乳酸菌互作对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orghum sudanense)青贮效果的影响,将前期筛选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和短乳杆菌(L.brevis)按不同比例(1∶0(LP06),0∶1(LBR02),4∶1(F-1),3∶2(F-2),2∶3(F-3),1∶4(F-4),1∶1(F-5))添加至高丹草,并以添加蒸馏水为对照,青贮60 d和开窖6 d时测定发酵品质、营养成分、主要微生物数量,开窖后记录青贮中心温度变化。结果表明:青贮60 d后,F-1处理NH_3-N含量最低、乳酸含量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LBR02处理乙酸含量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F-2处理粗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P0.05);F-3处理酵母菌数量最低,显著低于对照(P0.05);开窖第6天,增加短乳杆菌添加比例对减少青贮粗蛋白损耗、抑制酵母菌、霉菌生长作用显著。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植物乳杆菌LP06和短乳杆菌LBR02以2∶3比例混合添加,高丹草青贮效果表现最优。
|
|
|
|
1 |
吕宁;项锴锋;娜日苏;祜群;杨秀芳;梁庆伟;;几种高丹草的青贮效果评价[J];中国奶牛;2015年09期 |
2 |
黄光云;何仁春;罗鲜青;周志扬;贾银海;周俊华;梁琪妹;黄香;黄春花;唐承明;廖海洪;李绍波;王启芝;黄丽霞;;不同微生物添加组合对桑枝叶青贮效果的影响[J];中国牛业科学;2020年04期 |
3 |
梁欢;游永亮;李源;赵海明;刘贵波;曾兵;;高丹草青贮加工及饲喂利用技术研究进展[J];草地学报;2015年05期 |
4 |
冀旋;玉柱;白春生;顾雪莹;郭艳萍;;添加剂对高丹草青贮效果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2年03期 |
5 |
李勇;朱平军;范伟杰;赵庆枫;王敬梅;;白菜青贮效果观察[J];中国畜牧兽医;2007年02期 |
6 |
郭彦军;;苹果渣的青贮效果试验[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年01期 |
7 |
贾戌禹;程俊康;辛国荣;朱碧岩;王宇涛;陈卫国;;晾干及青贮时间对高水分多花黑麦草青贮效果的影响研究[J];草学;2019年06期 |
8 |
陈娟,何荣华,黄苏华;提高青贮效果须把好“五关”[J];养殖与饲料;2005年07期 |
9 |
乔淑文;王芳;郭春燕;;不同比例醋糟与紫花苜蓿混合青贮效果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年16期 |
10 |
吕继艳,戴丽梅,吴小杰;地面覆盖青贮效果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年04期 |
11 |
赵新梅;董宽虎;姜玉锁;;凋萎对饲用玉米青贮效果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
12 |
王青兰;谢展;穆麟;张志飞;刘洋;魏仲珊;;不同精料复配添加对紫花苜蓿青贮效果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22年02期 |
13 |
宋双;张怡;;芦苇混合青贮效果初步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20年08期 |
14 |
马莉;王泰;雍军;钱晓丽;扎德;李铸;;高寒地区青饲玉米的青贮效果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2021年11期 |
15 |
陈启银,张宝良,邱基洪,项云,周永华,吴春金,唐青松;不同牧草组合的青贮效果试验[J];浙江畜牧兽医;2003年05期 |
16 |
梁希道;;玉米秸地上堆积青贮效果好[J];现代畜牧兽医;1985年04期 |
17 |
董世魁,魏小红,A·P·Waters;实验室条件下几种青贮饲料的加工与调制[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0年04期 |
18 |
黄秀声;游小凤;黄小云;黄勤楼;钟珍梅;冯德庆;;狼尾草和花生秧混合青贮效果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17年10期 |
|
|
|
|
|
1 |
;植物乳杆菌[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