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三江源退化高寒草甸草毡表层剥蚀过程及发生机理的初步研究

梁东营  林丽  李以康  王溪  曹广民  
【摘要】:草毡表层是高寒草甸系统分类的诊断层,是高寒草甸稳定性维持的物质基础,而草毡表层剥蚀是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的主要表观特征之一。2008年8月,通过对高寒草甸退化状况进行的野外调查发现,退化高寒草甸具有2种不同的剥蚀过程,其发生的动力也不同。其中,位于山间滩地和缓坡地段的高寒草甸,其土壤剥蚀呈现草毡表层极度加厚、老化、死亡、开裂、剥蚀过程,其发生动力是鼠类的挖掘与冻融交替作用,剥蚀发生时地表草皮处于死亡或半死亡状态;而处于陡坡地段退化高寒草甸的剥蚀由于植被的不同,呈现水分对草皮下土壤的潜蚀、倒钩蚀,发生草皮悬空、坍塌,其剥蚀动力为水分冲蚀和重力作用,剥蚀时草毡表层牧草生长良好。放牧压力下高寒草甸草毡表层的加厚是造成其土壤发生剥蚀的主要原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春梅;;三江源区天然草地退化研究介绍[J];青海草业;2011年02期
2 于健龙;石红霄;;高寒草甸主要乡土牧草营养成分的灰色关联综合评价及利用潜力[J];家畜生态学报;2011年04期
3 王一博;吴青柏;牛富俊;;长江源北麓河流域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形成对高寒草甸土壤环境的影响[J];冰川冻土;2011年03期
4 马玉寿;施建军;董全民;王柳英;王彦龙;杨时海;李世雄;盛丽;孙小弟;;适宜黑土滩栽培的牧草品种筛选研究[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1年04期
5 董全民;赵新全;徐世晓;赵亮;周华坤;;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三江源区生态畜牧业优化经营模式[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年04期
6 胡建强;杨海文;杨金涛;;同德县三江源生态建设成效探讨[J];甘肃农业;2011年06期
7 杨元武;李希来;周华坤;;高寒草甸退化草地土壤特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8 王桃;徐长林;张丽静;周志宇;;5个燕麦品种和品系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养分分布格局[J];草业学报;2011年04期
9 周晓松;朱志红;李英年;袁芙蓉;樊瑞俭;;刈割、施肥和浇水处理下高寒矮嵩草草甸补偿机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白洁冰;徐兴良;宋明华;何永涛;蒋婧;石培礼;;温度和氮素输入对青藏高原三种高寒草地土壤碳矿化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05期
11 马青山;;施肥对高寒草甸草地群落及产量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1年03期
12 魏占雄;郭连云;谢卫东;;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牧草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牧草生育期长度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4期
13 蔡蕾;潘远智;何飞;贾程;尤海舟;郑朝辉;樊华;刘兴良;;高寒草甸花卉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海拔梯度特征研究动态[J];四川林业科技;2011年03期
14 曾植虎;;仔猪补饲青海微孔草籽的增重试验[J];畜禽业;2011年05期
15 白洁冰;徐兴良;付刚;宋明华;何永涛;蒋婧;;温度和氮素输入对青藏高原3种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16 梁泽胜;;青海省都兰县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初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年07期
17 王莺;夏文韬;梁天刚;;基于CASA模型的甘南地区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遥感模拟[J];草业学报;2011年04期
18 梁泽胜;;青海省都兰县天然草地植被固定CO_2释放O_2价值评估[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年06期
19 武彦朋;陈克龙;张斐;曹广超;刘志杰;苏茂新;;青海湖流域典型草地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11年07期
20 王晶;蒲小鹏;丰骁;李春涛;徐长林;;气候变化对东祁连山禾草——嵩草草甸生产力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辉;;生态监测在青海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中的几点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2 周继红;;对依法加强三江源区生态移民工程实施的思考[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3 潘韬;;过去30年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的变化[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陈桂琛;卢学峰;彭敏;赵以莲;;青海省三江源区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及其保护[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5 韩发;李以康;周华坤;吴兵;王学英;师生波;冉飞;;植被恢复措施对提高三江源区典型退化草地植物抗逆性和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6 绽小林;陶秉元;;青藏高原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与生态移民及社会发展困境问题研究——以青海藏区藏民族移民群体为主体的实证研究[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7 李來興;易现峰;楊月琴;张嘵爱;;海北高寒草甸生態系统定位站若干雀形目鳥類穩定性碳同位素值及其食性(英文)[A];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会论文集[C];2002年
8 林莉;郝力壮;刘书杰;吴克选;崔占鸿;柴沙驼;赵月平;张晓卫;;三江源区海南州高寒草地暖季草场生产力及载畜量研究[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月梅;曹广民;;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的初步研究[A];2005青藏高原环境与变化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周华坤;周立;赵新全;刘伟;韩发;;高寒草甸退化对短穗兔耳草克隆生长特征的影响[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玉寿;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形成机理与恢复模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2 孙飞达;高原鼠兔洞穴密度对高寒草甸初级生产力及土壤特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3 谈嫣蓉;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陈懂懂;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碳氮及氮矿化潜力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史小明;开垦、黄帚橐吾蔓延和禁牧对高寒草甸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6 贾鹏;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物候研究:群落,功能特征与系统发育[D];兰州大学;2011年
7 王太春;高寒草甸鼢鼠土丘的植被恢复与边缘效应动态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王辉;玛曲高寒草甸沙化特征及沙化驱动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勾昕;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物种多样性和化学计量学动态分析[D];兰州大学;2009年
10 马妙君;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的土壤种子库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苗苗;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产量遥感监测及植物碳汇动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潘多锋;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的类型及等级划分标准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3 范晓梅;长江源区植被覆盖变化对高寒草甸蒸散的影响及作物系数的确定[D];兰州大学;2011年
4 张媛媛;1980-2005年三江源区水源涵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胡文祥;基于植物性状的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常见物种对施肥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1年
6 王刘杰;高寒草甸豆科植物固氮作用及其对群落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7 徐志伟;青海省海北高寒草甸退化原因及对策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余开亮;亚高寒草甸不同退化程度冠层截留容量及其与冠层特征的关系[D];兰州大学;2012年
9 贠汉伯;青藏高原内陆不同生态系统中主要植物δ~(13)C、δN/‰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立辉;黄河源区退化高寒草甸次生裸地生态特征及采用丸粒化草种的植被恢复试验[D];青海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辰蓉 戴随刚;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区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记者 王大千;青海三江源区草地面积逐年增[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青海省水土保持局提供;加快三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迫在眉睫[N];中国水利报;2010年
4 记者 章轲;“三江源”的新希望[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5 吕雪莉;青海再投10亿元保护三江源生态[N];西部时报;2011年
6 吕雪莉;今年我国计划再投资10亿元保护三江源生态[N];中国建设报;2011年
7 付鹏;治理三江源区保护“中华水塔”[N];人民政协报;2004年
8 韩萍;青海三江源头水质总体为优[N];西部时报;2010年
9 何伟;三江源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见成效[N];西部时报;2011年
10 记者张进林;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三江源区生态建设[N];人民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