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探秘柴达木盆地

葛文荣  杨林  
【摘要】: <正>知道柴达木盆地是从小学的课本开始的。从那时起,我一直在想象那里为什么叫聚宝盆。翻开地图,发现神秘多彩的柴达木盆地竟是一块地貌大部分是赤露的荒漠戈壁,阳光洒满了八百里瀚海。踏上这片金色的热土,发现这里简直就是盐的世界,有察尔汗、茶卡、柯柯等33个盐湖,地面有盐、地下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曾融生;阚荣举;何传大;李彭年;;柴达木盆地低频地震探测结晶基底的工作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1960年02期
2 高学忠;;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地下水水化学[J];西北地质;1981年02期
3 周光第;;柴达木盆地城墙沟组的定义、时代及其分布[J];西北地质;1986年02期
4 黄汉纯;周显强;王长利;;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与石油富集规律[J];地质论评;1989年04期
5 尚尔杰;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第三系构造基本样式及石油地质意义[J];现代地质;2001年04期
6 孙镇城,乔子真,杨革联,张海泉,景民昌,杨藩,孙乃达;柴达木盆地归属问题[J];古地理学报;2002年01期
7 张彭熹;;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开发问题浅析(报告提纲)[J];青海国土经略;2002年S1期
8 谢庆宾,管守锐;从岩相古地理看柴达木盆地侏罗系的油气前景[J];古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9 刘志宏,杨建国,万传彪,刘振文,张立国;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中生代盆地性质探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年06期
10 曹国强,陈世悦,徐凤银,彭德华,袁文芳;柴达木盆地西部中——新生代沉积构造演化[J];中国地质;2005年01期
11 操成杰,王小凤;柴达木盆地近SN向构造形成机制与油气成藏意义[J];地质力学学报;2005年01期
12 李青梅;;柴达术盆地生物气资源概述[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1期
13 丘东洲;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学术讨论会在敦煌召开[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3年04期
14 车自成;从青藏高原的隆起看柴达木盆地的形成与演变[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6年01期
15 杨蘅;刘求龙;;人类工程活动在柴达木盆地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9期
16 陈梦熊;;柴达木盆地的水文地质条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57年01期
17 王秀红,胡双熙;柴达木盆地农田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防治对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8年04期
18 ;中国柴达木盆地发现厚油源层[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9年04期
19 许占恒;陈静;王林涛;陈庆丽;潘晓晨;李龙;;柴达木盆地古生界油气储层沉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10年30期
20 葛文荣;杨林;;探秘柴达木盆地[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之均;张明利;汤良杰;万天丰;李京昌;张兵山;;柴达木盆地中一新生代构造演化[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寿建峰;邵文斌;陈子炓;沈安江;;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第三系藻灰(云)岩的岩石类型与分布特征[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赵俊猛;张先康;段永红;刘宏兵;裴顺平;;青藏高原北缘基底结构的差异[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因业;靳久强;江波;郭彬程;;柴达木盆地柴西区块第三系E_3~1沉积储层特征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谭红兵;;深源流体控制盐卤资源超常富集成矿[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0:青藏高原冰川融水深循环及其地质环境效应[C];2009年
6 杨蘅;张骏;刘求龙;;3S技术在柴达木盆地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张明利;金之钧;汤良杰;万天丰;李京昌;张兵山;;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特征[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林君琴;;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中段南坡大地电磁测深研究[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何展翔;孟翠贤;王财富;李伟丽;司华陆;郝宏建;;电磁法技术及其在柴达木盆地的勘探成效[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唐甲由;李松筠;吴必豪;渠洁瑜;李兴;陈永志;张春增;;柴达木盆地现代沉积地球化学的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波;运用地震属性研究柴达木盆地早新生代断裂特征[D];浙江大学;2013年
2 杨超;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石炭系勘探前景[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夏国清;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新生代构造隆升的沉积记录[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4 任军虎;柴达木盆地南、北缘南华—泥盆纪构造演化[D];西北大学;2010年
5 陈琰;柴达木盆地马北油田变质基岩储层描述[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6 穆剑;柴达木盆地红狮地区第三系层序地层特征和控制因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7 李斌;柴达木盆地贝壳堤剖面有机分子化石与沉积环境[D];兰州大学;2006年
8 吴光大;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D];吉林大学;2007年
9 陈迎宾;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李伟;柴达木盆地沉积体系发育的动力学机制及成藏效应[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梅君;柴达木盆地盐湖岩芯痕量锑的分析及其分布行为[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芃;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D];吉林大学;2010年
3 胡一珠;柴达木盆地盐湖岩芯痕量汞的赋存形态及其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秦永鹏;柴达木盆地大浪滩地区钻孔岩芯的磁性地层与古环境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5 惠博;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转型事件及区域对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6 勾青梅;中国察尔汗盐湖资源环境演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宏;柴达木盆地西北缘中新统昆虫化石研究与地质意义[D];兰州大学;2010年
8 唐云凤;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新生代砂岩成分分析与构造隆升事件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汪锐;柴达木盆地台南—涩北气田岩石物理建模及气藏检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李生喜;柴达木盆地北缘盆山耦合机制:来自裂变径迹的证据[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三民;柴达木盆地发现两处巨型地下水源[N];中国石油报;2011年
2 记者 李莎莎;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技术获新突破[N];格尔木日报;2011年
3 王大千;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关键技术获突破[N];中国矿业报;2011年
4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关键技术获突破[N];柴达木日报;2011年
5 记者 杰拉;柴达木盆地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启动[N];青海日报;2010年
6 吕雪莉;柴达木发现一座贝壳山[N];中国矿业报;2003年
7 特约记者 吕蕾 记者 凌须斌;国产阵列感应测井仪柴达木盆地显神威[N];中国石油报;2010年
8 记者 汪朝霞;中国地科院科研结硕果[N];中国矿业报;2001年
9 梁娟;外商在我国西部勘探进展顺利[N];中国矿业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宋杰;她对西部油气满怀信心[N];中国石油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