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应用测井资料定量识别沉积微相——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白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倪新锋  田景春  陈洪德  夏青松  张锦泉  窦伟坦  姚泾利  宋江海  
【摘要】:沉积微相特征在测井曲线上有所反映。在关键井取心段沉积微相精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各种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提取7个能反映沉积微相变化的测井相要素,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若干可反映沉积微相变化的综合特征参数,建立各类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模型,根据此模型对未取心井段的沉积微相进行自动识别。该方法从沉积成因角度出发,削减了测井曲线中的不确定因素,对未取心井段的沉积微相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表明数学地质在分析沉积环境中具有较大潜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羲;旷理雄;高攀峰;;坳陷湖盆斜坡带辫状河砂体分布与有利目标预测——以陕北绥靖油田延长组长213为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4期
2 向景红;;松辽盆地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20期
3 刘艳;刘忠民;沙丽红;赵春艳;;安定地区长6—长4+5油层组主要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6期
4 万立国;;潜东南地区新沟咀组精细沉积相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7期
5 王江波;何曼如;杨强;;靖安油田虎狼峁区长6油藏沉积微相研究[J];内江科技;2011年07期
6 陈晓宏;任战利;;陕西定边张韩区块延长组长2储层流动单元研究[J];云南地质;2011年02期
7 张武;纪甜甜;熊辉;陈琦;;双河油田Ⅴ油组沉积微相与油水运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文全;;海拉尔盆地下白垩统扇三角洲沉积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张国东;于波;蔺彦芳;王泉波;;鄂尔多斯盆地西区油田旦巴区长4+5储层沉积微相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0期
10 赵彬;侯加根;张国一;陈诗望;刘钰铭;;哥伦比亚Velasquez油田始新统Guaduas组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11 强昆生;王建民;田新文;高亚罡;杨杰;吕修祥;;志丹油田长2段沉积微相特征及其控油规律[J];断块油气田;2011年03期
12 赵红兵;严科;;近岸水下扇砂砾岩沉积特征及扇体分布规律[J];断块油气田;2011年04期
13 施尚明;白学敏;王高山;韩建斌;关帅;;高台子油田G45—16区块扶杨油层沉积微相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19期
14 吴海瑞;;松辽盆地乾北地区青三段沉积微相发育特征及其对岩性油藏的控制作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5 朱晶晶;谢锐杰;骆旋;胡伟;王荣伟;;泌阳凹陷核三段沉积微相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6 孟飞;李文海;付素英;李长洪;;洪积扇沉积微相对储层质量的控制作用——以克拉玛依油田三3区克下组储层为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6期
17 王正来;;低孔低渗油田储层特征及储层评价——以海拉尔油田南贝尔凹陷为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1期
18 路言秋;陈丽华;徐怀民;马国梁;李国永;张兵5;;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下组沉积相精细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1年04期
19 焦巧平;;湖底扇沉积微相及开发特征研究——以胜利油区五号桩油田桩74块为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2期
20 李武广;杨胜来;邵先杰;李敏;石磊;单宇;;变差函数在储层评价及开发中的应用:以杨家坝油田为例[J];地质科技情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潮;崔周旗;王洪生;吴健平;侯凤梅;;河西务构造带Axx断块Es_4~上段沉积微相分布及其对开发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王荷萍;陆次平;蔡洪正;;自动识别测井相[A];第七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张二华;杨静宇;费琪;;用神经网络进行测井相模式识别[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刘宏;谭秀成;周彦;李凌;陈景山;罗冰;;磨溪气田嘉二段颗粒岩测井相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李喜安;吴少波;卢全中;宋子齐;;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沉积微相研究[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顾红英;黄国骞;;应用测井资料定量识别单井岩相及沉积微相的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周红;;下二门油田核三段沉积微相研究[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8 方战杰;孟小红;;利用多井数据进行测井相的分形特征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杜飚;;多井沉积微相评价技术在江汉岩性油藏中的应用[A];“南方复杂地层井筒新技术”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洪奇;周志远;邵才瑞;;用人工神经网络自动识别沉积微相[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小迅;渤海歧口18-2断块油藏精细描述[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2 张淑娟;复杂断块油藏相控储层建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3 吴永平;Z241、Z242断块多层系油藏开发中后期精细油藏描述[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4 朱春俊;低孔低渗砂岩储层成因及控制因素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5 王胜利;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阿雷斯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范广娟;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萨葡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剩余油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7 陈岩;新疆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低渗难采油藏精细描述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8 李薇;苏丹Palogue油田层序地层与储层分布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王向荣;洪积扇储层油藏描述及地质建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高博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预测方法研究[D];石油大学(北京);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茹;渤中25-1南油田浅水三角洲相储层隔夹层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2 冯雪龙;清西油田下白垩统下沟组测井沉积微相及储层物性参数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3 冯一波;麻黄山西区块北部延安组沉积微相及储层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尤海丽;西区二元试验区沉积微相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5 王树恒;松辽盆地泰康地区中部组合沉积微相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2年
6 许国民;沈84—安12块S_3~4段沉积微相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7 王继平;新民油田沉积微相及流动单元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8 王一博;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9 吴小斌;姬塬地区长4+5油藏储层特征及沉积微相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10 葛政俊;民南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剩余油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刚毅 戴运华 岳晓术;加强勘探攻关 促进增储上产[N];中国石化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赵士振 通讯员 董树合;因层而异 分层开发[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记者 李祖诗 通讯员 罗劲;江汉勘探获得两个新发现三个新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9年
4 朱斯明;精细挖潜激活老油区增产潜力[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仇国强通讯员 郭富晓 杨君;努力让油藏创造更好效益[N];中国石化报;2008年
6 张云普;大庆局外围油气田开发迈上新台阶[N];中国石油报;2008年
7 记者 李兵通讯员 辛玮江 闫继峰;文安“爬坡”记[N];中国石油报;2008年
8 王刚毅 戴运华 岳晓术;精雕细刻 精细管理[N];中国石化报;2007年
9 刘艳丽;华北文安斜坡勘探有进展[N];中国石油报;2007年
10 特约记者 王洪彪;吉林油田乾安采油厂新建产能16万吨[N];中国石油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