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布达特群热流体活动及其对火山碎屑岩的改造作用——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为例

李春柏  张新涛  刘立  任延广  孟鹏  
【摘要】: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热流体活动频繁,主要特征如下:多种类型、多期次脉体的发育;受局部热流体作用,不同地区镜质体反射率随深度的变化明显;热流体在形成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温度场。同时,受热流体活动的影响,热流体对火山碎屑岩具有一定改造作用,如在安山质岩屑凝灰岩中,斜长石绢云母化、火山岩岩屑绿泥石化明显;在凝灰质泥岩中,热流体对围岩中有机碳具有明显的"催熟"加热作用,微量元素则出现异常现象。这些变化从微观角度进一步证实了热流体活动存在的证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康保东;海拉尔盆地布达特群裂缝型储集层含油气识别方法[J];录井工程;2004年01期
2 沈中革;张中彬;顾长生;孙玉荣;安立刚;;海拉尔油田布达特潜山油藏岩性力学特征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0期
3 叶得泉,张莹;海拉尔盆地介形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1989年01期
4 漆富成;;海拉尔盆地岩相古地理与铀矿沉积相[J];铀矿地质;1992年02期
5 薛维志;松辽盆地油气田分布规律的认识演进和海拉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献给松辽盆地石油勘探50周年[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05期
6 薛文涛,潘会芳,姜洪启;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地区及霍多莫尔地区储层敏感性特征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S2期
7 张吉光;海拉尔盆地构造特征与含油气性探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2年01期
8 万传彪,乔秀云,王仁厚,何承全;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白垩纪非海相微体浮游藻类[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7年04期
9 朱彬,文政,刘传平;用多矿物双水模型评价海拉尔盆地泥质砂岩储层[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年06期
10 韩红涛;胡少华;张玮;王前林;;海拉尔盆地巴彦呼舒凹陷构造特征及演化[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1 万传彪,张莹;海拉尔盆地早白垩世沟鞭藻类和疑源类的发现及其意义[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0年03期
12 庞雄奇;陈章明;方祖康;陈发景;;海拉尔盆地源岩排油气量计算及其定量评价[J];石油学报;1992年04期
13 张吉光;海拉尔盆地不整合的形成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年05期
14 霍秋立;申家年;付丽;汪振英;刘剑营;;海拉尔盆地地层水特征及成因分析[J];世界地质;2006年02期
15 刘树根,罗志立,赵锡奎,龙学明,王大赉,张尔华,李安峰;内蒙古海拉尔盆地演化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16 王树学;王璞珺;金振龙;蒋丽君;;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地区古潜山特征与成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1期
17 邓海;;断陷盆地坡折带识别与油气藏的关系—以海拉尔盆地乌南地区为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10期
18 吕明;;海拉尔盆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9 李东军;朱祥兆;;海拉尔盆地地震勘探环境影响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0年03期
20 嘉文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沉积体系及控制因素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云飞;;海拉尔盆地早期被子植物花粉演化阶段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陈友福;;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在海拉尔盆地苏仁诺尔油田中的应用[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万传彪;乔秀云;;海拉尔盆地伊敏组孢粉组合[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于志超;刘立;孙晓明;曲希玉;于淼;;歧口凹陷古近纪热流体活动的证据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陈守田;于洪金;;海拉尔盆地坡折带勘探前景[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彭威;;海拉尔盆地油气储层特征与成藏方式[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高玉巧;刘立;;含油气盆地中热流体活动的流体包裹体证据[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金奎励;何伟钢;;海拉尔盆地和2井与美国绿河煤成油对比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刘志宏;任延广;李春柏;柳行军;黄超义;;海拉尔盆地中新生代构造特征与演化[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沈光政;王殿斌;张民志;于笠;张淑华;;海拉尔盆地柯绿泥石和钠板石的组合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绍臣;海拉尔盆地构造特征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2 李彦兴;海拉尔盆地储层特征及开发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0年
3 王国民;海拉尔盆地复杂油水层地化录井综合评价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4 刘俊峰;海拉尔盆地复杂储层地震识别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李文学;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机理及主控因素研究[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6 张帆;海拉尔盆地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D];吉林大学;2007年
7 许岩;海拉尔盆地火山碎屑岩、含片钠铝石砂岩与普通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其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刘振宽;松辽盆地和海拉尔盆地裂缝储层地震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万传彪;海拉尔盆地白垩纪孢粉植物群[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高玉巧;岩浆成因CO_2气藏中储集砂岩的热对流成岩作用[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涛;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储层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于凯;海拉尔盆地构造样式分析[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3 崔军平;海拉尔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成藏史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4 张帆;海拉尔盆地外围凹陷烃源岩评价及生排烃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5 王红伟;海拉尔盆地盖层分布及断层封闭性评价[D];西北大学;2004年
6 高胜利;海拉尔盆地水动力模拟与油气运聚特征——以乌尔逊、贝尔凹陷为例[D];西北大学;2003年
7 赵斌;海拉尔盆地形成机制与演化特征探讨[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8 于振锋;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下白垩统沉积相与沉积充填序列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9 安玉玲;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及隐蔽油气藏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10 朱维;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下白垩统岩性及测井响应模式[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王利;“雪豹突击队”会战海塔[N];中国石油报;2011年
2 通讯员 杨丽华 记者 韩杰;海拉尔盆地勘探开发取得新突破[N];中国石油报;2002年
3 张云普 通讯员 全攀峰;海拉尔—塔木察格打响石油会战[N];中国石油报;2007年
4 特约记者 刘君启 通讯员 冯士平;海拉尔盆地首口水平井持续稳产[N];中国石油报;2009年
5 王铁山;海拉尔第一口煤层气井压裂告捷[N];黑龙江日报;2010年
6 惠庆;国内最大地震资料处理系统投入使用[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7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冉拥军;海拉尔盆地奏响和谐曲[N];中国石油报;2006年
8 通讯员 房燕冰;呼伦贝尔找油人[N];中国石油报;2006年
9 张云普邹德庆 通讯员 刘爱国;海拉尔石油勘探如火如荼[N];中国石油报;2007年
10 记者 王志田;油气勘探的地下“CT”[N];中国石油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