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两种不相混流体的饱和孔隙介质的波场模拟(英文)
【摘要】:文中对含两种不相混流体的饱和孔隙介质模型进行了波场模拟,该模型基于封闭型系统假设,考虑了流相与固相的相对运动和孔隙率、饱和度(毛细管压力)的松弛机制,可以较好的模拟波场的数值衰减。与目前常用的等效流体方法和基于开敞系统假设的非饱和孔隙介质模型相比,更符合勘探阶段的实际情况。前人对该介质模型平面波的速度和衰减做了一定的研究,但对整个波场的计算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推导了该模型包含毛细管压力和孔隙度松弛机制的波动方程,并利用有限元的方法进行了波场模拟,并对波场特征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地震频段,非湿相位移波场中慢波p3较为清晰;毛细管压力(饱和度)和孔隙度的松弛效应对非湿相流体位移有较大影响,随松弛系数的增大,位移减小。
|
|
|
|
1 |
何琰,吴念胜;确定孔隙结构分形维数的新方法[J];石油实验地质;1999年04期 |
2 |
张茂林,梅海燕,孙良田,李士伦,吴清松,何晓东;毛细管压力对凝析气体系相平衡的影响[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1年04期 |
3 |
陈志刚;DouglasW.Ruth;;离心机技术——毛细管压力资料的分析及解释[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3年06期 |
4 |
吕鸣岗,毕海滨;用毛管压力曲线确定原始含油饱和度[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年05期 |
5 |
罗明高;毛管压力曲线分布特征的确定[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
6 |
PatrickBarreau,HenriBertin,DidierLasseux,杜劲松,皇甫煊;生产井控水──聚合物吸附层对相对渗透率和毛细管压力的影响[J];国外油田工程;1998年10期 |
7 |
童敏,李相方,程红卫,宋艳波;毛细管压力对凝析气相态的影响[J];石油钻采工艺;2004年06期 |
8 |
申本科;李萍;;用毛管压力资料对密闭取心井岩心饱和度校正[J];国外测井技术;2004年02期 |
9 |
张荣军;蒲春生;赵春鹏;;板桥凝析油气藏水锁伤害实验研究[J];钻采工艺;2006年03期 |
10 |
吴晓东;吕彦平;马焕英;李良文;冯虎;;多孔介质对凝析气露点压力影响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年02期 |
11 |
陈寿先;俞明淑;;用测井资料确定气藏气水界面方法的探讨[J];测井技术;1991年06期 |
12 |
岳新建;克拉玛依油田三采试验区孔隙结构图版的建立与实用意义[J];新疆石油地质;1995年04期 |
13 |
赵军,李进福;一种基于油气驱替理论的饱和度预测方法[J];天然气工业;2004年08期 |
14 |
李东霞;苏玉亮;李成平;;低渗透储层驱替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年04期 |
15 |
彭彩珍,李治平,贾闽惠;低渗透油藏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分析及应用[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16 |
王三,乐王琬,李发荣;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井底油层段的憎水处理[J];国外油田工程;2005年06期 |
17 |
杨小松;孙雷;孙良田;刘传喜;王卫红;;变形介质中毛细管压力对凝析气藏相态的影响[J];新疆石油地质;2007年03期 |
18 |
黄凤楼;贾裕鲲;;盖层封闭能力探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19期 |
19 |
朱永峰;长英质岩浆中不混溶流体的运移机理──兼论成矿作用发生的条件[J];地学前缘;1994年04期 |
20 |
赖勇,高秀丽,藏启家;幔源宝石中的一种典型的高密度不混溶流体包裹体[J];珠宝科技;199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