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例瘢痕疙瘩术后两种分割剂量放疗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两种放疗分割方式对预防瘢痕疙瘩术后复发的疗效,探讨瘢痕疙瘩术后放疗的最佳方式。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自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对瘢痕疙瘩患者术后24 h内开始放疗,并采取两种放疗分割方式治疗:每天1次5 Gy照射,连续4 d(5 Gy组);每天1次4 Gy照射,连续5 d(4 Gy组)。共治疗107例患者的139个病变,为使材料更具可比性,在同患者同部位出现多个病变时,仅取一个最大病变进行疗效分析,最终纳入114个病变。参考Darzi的瘢痕疙瘩疗效标准将疗效分为治愈、好转、无效,有效为治愈与好转之和,复发指放疗无效患者。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总有效率5 Gy组为90.7%(49/54),4 Gy组为66.7%(40/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将病变部位按皮肤张力大小分为耳部面颈区、前胸肩背区、其他部位进一步分析,5 Gy组及4 Gy组的疗效分别为94.1%和85.0%(P=0.609)、89.7%和60.0%(P=0.009)、87.5%和50.0%(P=0.152),前胸肩背区5 Gy组疗效明显优于4 Gy组。两组的放疗副作用均不明显。结论:瘢痕疙瘩术后24 h内开始放疗,每天治疗1次,每次给予5 Gy(连续4 d)或4 Gy(连续5 d)均是有效的,特别是每次5 Gy(连续4 d)的放疗效果更好,提示大分割短疗程的放疗效果更好,对患者也更加经济方便,值得进一步探讨。
|
|
|
|
1 |
江沁;陕声国;;瘢痕疙瘩形成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年01期 |
2 |
朱小勤;陈国庆;;应用皮肤扩张器修复散在瘢痕疙瘩1例[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3年03期 |
3 |
贺忠文,袁志芳,王标,高慧;瘢痕疙瘩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粘附分子CD_(44)表达[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1997年03期 |
4 |
康尔恂,吴延芳;血清铜蓝蛋白ELISA法测定及在瘢痕疙瘩诊治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1998年02期 |
5 |
罗定泰!430079武汉,罗定安,陈学杰,宋敏;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探讨[J];临床外科杂志;1999年05期 |
6 |
李建凤;液氮冷冻治疗瘢痕疙瘩100例[J];现代康复;2001年10期 |
7 |
袁家德!266011,孙丽双!266011;手术加放射性核素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1年03期 |
8 |
徐素卿;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瘢痕疙瘩198例[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
9 |
金素慧;余光伟;王连聪;韩春茂;;手术切除加电子线照射治疗瘢痕疙瘩[J];浙江医学;2006年09期 |
10 |
李荟元;刘仲荣;王正辉;李丽霞;屠军波;;国外美容医学最新动态[J];中国美容医学;2007年05期 |
11 |
李荟元;;国外美容医学最新动态[J];中国美容医学;2010年07期 |
12 |
董娜,滕厚珍;局封加冷冻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J];临沂医专学报;1996年01期 |
13 |
段红杰,高建华,刘永波;瘢痕疙瘩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的比较[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8期 |
14 |
林松森,杨冬花,段林生,张士义;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效果[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4期 |
15 |
郑健生,邢新,张敬德,文军慧,倪灿荣,张怀军;α-促黑素细胞激素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04期 |
16 |
易阳艳,胡琼华,林涛,胡葵葵,李云霞;二氧化碳激光佐以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3年01期 |
17 |
林雪松;杨晓平;梁晓东;;37例瘢痕疙瘩的综合治疗[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8年03期 |
18 |
江沁;陕声国;;手术治疗与术后加放疗治疗瘢痕疙瘩100例疗效观察[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年02期 |
19 |
隋红艳;彭绍清;冮林红;马艳辉;;局部封闭治疗瘢痕疙瘩38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17期 |
20 |
赵伯蝠;张树林;杨全衡;刘传君;;穿耳孔佩戴耳环所致瘢痕疙瘩[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