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活血方对兔病窦综合征心阳虚血瘀证模型中医证候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益阳活血方对病窦综合征心阳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6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托品组及益阳活血高、中、低剂量组,正常组不造模,余各组用醛加压注射渗透法建立兔病窦综合征心阳虚血瘀模型,连续灌胃,分别于给药前后观测各组兔体温、呼吸频率、心率、6min游泳速率等指标,并于给药后心脏取血,测定各组家兔血液流变学不同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阳活血方治疗组给药后肛温回升、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增快、游泳速率增加、血液流变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模型组降低(P0.01,P0.05);且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中、低剂量组(P0.01,P0.05);而阿托品组除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增快、游泳速率增加、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P0.01,P0.05)外,余指标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益阳活血方能改善病窦综合征心阳虚血瘀家兔中医证候量化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且高剂量组疗效更优。
|
|
|
|
1 |
贾钰华;周玉平;张云仙;;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运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
2 |
曹爱琴;杨广;;起搏模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8年09期 |
3 |
刘如秀;李汇博;王妮娜;暴美静;;益阳活血方对兔病窦综合征心阳虚血瘀证模型中医证候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9期 |
4 |
王胜煌,李艺峰,曹庆华,周亦秋,洪中立;化症液治疗病窦综合征疗效观察[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0年03期 |
5 |
叶励民;杨红升;;强心复脉汤治疗病窦综合征42例[J];基层医学论坛;2010年14期 |
6 |
刘艳红;;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8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25期 |
7 |
刘志刚;吴飙;;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6年05期 |
8 |
吴嘉瑞;董玲;张冰;;中药临床疗效评价思路与方法探析[J];中国执业药师;2011年08期 |
9 |
周莉;;浅谈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J];中外医疗;2009年03期 |
10 |
倪青;张效科;;芪药消渴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64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9年04期 |
11 |
何小兵;何遵华;沈海雁;;丹参合并香砂养胃胶囊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05年12期 |
12 |
王魁仲,周琼,皮敏石,龚美蓉;激光加中药治疗浆液性黄斑囊样水肿[J];中国激光;1989年04期 |
13 |
刘竟宜,杨德忠;浅论中药质量问题[J];中药材;1994年12期 |
14 |
徐秀琴!310009;谈谈中药制剂设计性实验的设想[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
15 |
王宪波,郭宝瑞,乔汉臣,李灵敏,杨盛轩,桑雁,刘中武,张启明,周东民,阚方旭;愈肝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
16 |
李居林,段育华,莱萌,周金凤,谭冬雪;浅谈中药十八反实验与剂型的关系[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
17 |
洪盈盈;紫外光谱法鉴别中药述评[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1995年03期 |
18 |
奚桂芳,蔡德亨,华雪桂,程敏,黄文燕,张莉;针刺和中药治疗帕金森氏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1995年06期 |
19 |
何利群;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21例[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
20 |
曾白林,朱玉霞;再谈中药汤剂的煎煮[J];基层中药杂志;199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