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电池包散热加热设计
【摘要】:电池包的热管理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所有气候条件下有效运行必不可少的。文中分析了温度对电池组性能和寿命的影响,概括了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功能,介绍了电池包热管理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和相关解决方案,以及怎样合适地设计电池包散热加热系统。
|
|
|
|
1 |
李进颠;;关于优先发展低速电动汽车的建议[J];汽车零部件;2011年04期 |
2 |
贾新光;;电动汽车:现实离理想有多远[J];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15期 |
3 |
李进巅;;建议优先发展低速电动车[J];中国汽车界;2011年06期 |
4 |
宁维勋;电动汽车用铅酸电池的展望[J];蓄电池;1985年Z1期 |
5 |
;LG化学投资50亿建韩国首座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厂[J];阳光能源;2009年04期 |
6 |
;ABB与通用汽车联合探索电动汽车电池再利用[J];电气技术;2010年10期 |
7 |
;美国杜克能源与日本伊藤忠集团致力于电动汽车电池回收利用[J];浙江电力;2010年12期 |
8 |
;ABB与通用汽车联合探索电动汽车电池再利用[J];电气应用;2010年20期 |
9 |
郝庆丰;;电动汽车电池换电——谁出的主意?[J];家用汽车;2011年07期 |
10 |
;LG化学汽车电池厂开工2015年售2万亿韩元[J];电源技术;2009年07期 |
11 |
黄炜;;发展电动汽车须标准先行[J];中国金属通报;2010年20期 |
12 |
高峰;;阳光作动力 节能又环保[J];产品可靠性报告;2011年06期 |
13 |
刁庆胜,宋立彬,刘伟强,栾贻国;压铸模热平衡计算[J];模具工业;1999年07期 |
14 |
徐冲,丁东风,张学明;对影响溴化锂冷水机组制冷效果的中央空调系统几个因素的探讨[J];安徽建筑;2003年01期 |
15 |
张春润;张煜;资新运;姜大海;;电动汽车电池能量管理技术研究[J];轻型汽车技术;2003年12期 |
16 |
王东升;;中国日均用车不超60公里[J];汽车观察;2009年03期 |
17 |
曹兴言,赵红,丛家瑞,高洪吾,李超,郑光华,周国宽,李秀鹏;快速凝固熔融金属取样器的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
18 |
黄有祥;全无油润滑空压机冷却系统的设计[J];压缩机技术;1999年03期 |
19 |
李晓强,付海燕,杨会均;电炉连铸机新型工艺技术特点简析[J];一重技术;2002年04期 |
20 |
冉红
,邹晖;HL-2A装置主机水循环系统的安装[J];中国核科技报告;2002年0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