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纪宏,徐国新;轧辊温度场数学模型研究[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
2 |
高连起,马莎,张凤刚,张万鹏;冶金轧辊耗损之探讨[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0年04期 |
3 |
赵海燕;型钢轧辊降耗[J];中国冶金;2003年11期 |
4 |
余蕴刚;断裂轧辊的热镶嵌修复工艺[J];机械工人(热加工);2003年02期 |
5 |
杨卓娟,张启光;仿生非光滑耐磨表面与激光毛化轧辊耐磨技术[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9期 |
6 |
蒋盛,罗云东,于宝虹;轧辊表面波检测影响因素分析[J];无损检测;2005年08期 |
7 |
宋阳,朱世根,渠彬,顾伟生;轧辊表面修复与强化的技术途径[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年08期 |
8 |
张季平;降低轧辊消耗的几种方法[J];焊管;2005年01期 |
9 |
渠彬,朱世根,顾伟生;轧辊失效方式及其原因分析[J];山东冶金;2005年01期 |
10 |
潘继岗,樊自拴,孙冬柏,俞宏英,李辉勤,王旭东,孟惠民;轧辊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新技术新工艺;2005年03期 |
11 |
张振峰;;“鳞片”给轧辊造成的危害浅析[J];冶金管理;2007年05期 |
12 |
俞誓达;陈菡;;我国轧辊业现状及发展中应重视的问题[J];钢铁;2007年07期 |
13 |
孙桂芳;刘常升;陈岁元;陶兴启;;轧辊的失效及其修复技术[J];材料导报;2007年06期 |
14 |
李巍;;轧辊强制冷却装置的现状与展望[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8期 |
15 |
侯心愿;魏国;;激光轧辊强化技术应用[J];河南冶金;2007年05期 |
16 |
王中学;张思勋;袁鹏举;陈昊;康永林;;型钢轧辊水冷过程模拟仿真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
17 |
张海峰;王春芬;张永辉;叶宏德;;轧辊断裂原因分析[J];热加工工艺;2008年24期 |
18 |
黄志军;;浅谈提高中型轧辊的寿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8期 |
19 |
刘毅军;;热轧带钢精轧辊破坏原因分析[J];金属世界;2008年05期 |
20 |
文建平;;轧辊的预热方法[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8年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