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矩阵分解方法识别地下核爆炸
【摘要】:利用3次地下核试验及其附近3次天然地震的地震资料, 反演获得震源地震矩张量, 通过矩阵分解方法识别地下核爆炸。结果表明, 地下核爆炸地震的震源中有较显著的爆炸源(EXP), 也有补偿线性矢量偶极(CLVD)源和双力偶(DC)源。CLVD的物理机理是爆炸引起介质破裂, 在地下核爆炸震源中占较大的比例。与地下核爆炸相比, 天然地震一般为剪切位错模式, 其震源中DC占较大的比例。
|
|
|
|
1 |
李普春;刘力强;;粘滑实验过程中震源的多点错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2 |
宋占武;曹凤海;甄建光;陈继红;张晓盟;;震源导航系统的研发及应用[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年 |
3 |
刘强;韩立国;;非均匀混合震源数据分离研究[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九)——专题26深部资源探测技术与矿集区立体探测、专题27变质作用过程的观察与模拟[C];2015年 |
4 |
魏富胜;唐天明;;研究震源性质的倒谱方法[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
5 |
丁西凯;尹燕欣;;海洋气枪立体震源虚反射特征与压制方法[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十一)——地球物理应用前沿[C];2015年 |
6 |
张攀;毛伟健;;混合震源数据最小二乘直接成像[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三)——专题46:地震波传播与成像[C];2016年 |
7 |
曲杉;;基于阈值迭代-相减法和曲波域去噪法的双震源炮集分离[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7: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论文集[C];2014年 |
8 |
朱亚平;杨慧珠;王勇;董渊;;震源信号提取的一种方法[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
9 |
许达贞;童思友;;海洋立体震源激发特性研究[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十)——地球物理环境与国家安全[C];2014年 |
10 |
廖仪;童思友;刘怀山;张进;;深水海底震源仪初步设计[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八)——遥感地球物理与国家安全[C];2012年 |
11 |
王绳祖;施良骐;张流;;震源错动带端部的刚度效应[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
12 |
王汉闯;陈生昌;周华敏;佘德平;;多震源激发地震波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13 |
魏富胜;郭祥云;许忠淮;;识别地震与爆炸的时间域新判据[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14 |
姜弢;林君;陈祖斌;;相控震源对单一倾斜地层探测的仿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15 |
祖绍环;邹晓峰;金江宁;盖志鹏;;多震源高效采集数据分离[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八)——专题64应用地球物理学前沿、专题65地球生物学[C];2015年 |
16 |
李世愚;滕春凯;;三维破裂在震源和断层研究中的应用[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
17 |
祖绍环;周辉;江懋才;陈阳康;;基于低秩约束的海上多震源数据分离方法[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五)——专题98:东亚多板块汇聚与燕山运动、专题99:深部地球化学找矿、专题100:油气地球物理[C];2018年 |
18 |
刘代志;赵克;苏娟;王飞;杨永华;;核爆地震模式识别的几个问题[A];1999年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年会:陕西地球物理文集(三)[C];1999年 |
19 |
卢昕婷;韩立国;张盼;孙宏宇;;基于全变分原理的多震源混合数据偏移[A];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分9 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
20 |
唐杰;;伪随机噪声编码震源的编码方式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