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理论与实践

郑亚东  王涛  王新社  
【摘要】:共轭断裂面对σ1一侧为锐角(一般小于60°),而共轭变形带面对σ1一侧为钝角(一般为110°)。锐角可用力学的摩尔-库仑准则解释,钝角则可用最近提出的最大有效力矩准则予以说明。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数学表达式为Meff=0.5(σ1-σ3)Lsin2αsinα。式中,σ1-σ3代表变形岩石的屈服强度,L为单位长度,α为σ1与变形带间的角度。该准则证明最大有效力矩出现在σ1轴左右54.7°方向。55°±10°区间力矩无显著变化,天然和实验的观测值全部在该区间内。该准则在实践中可解释膝褶带、伸展褶劈理、膏盐层中的屈服带、低角正断层、高角逆断层、结晶基底中的菱网状剪切带、地震反射剖面中的鳄鱼嘴构造和前陆盆地中的拆离褶皱等地质构造的形成,可藉以确定有关构造形成时的应力状态和运动学涡度,并说明推覆构造与伸展构造间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关系以及深俯冲超高压岩石的折返-出露机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郑亚东;王涛;王新社;;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及相关地质构造[J];地学前缘;2007年04期
2 郑亚东,王涛,王新社;新世纪构造地质学与力学的新理论——最大有效力矩准则[J];自然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3 郑亚东;共轭伸展褶劈理夹角的定量解析[J];地学前缘;1999年04期
4 董永观,朱韶华,芮行健,孔庆寿;新疆富蕴县萨尔布拉克金矿地质特征[J];火山地质与矿产;1994年01期
5 郑亚东;结构面力学性质的定量鉴定[J];地质力学学报;2005年03期
6 郑亚东;王涛;王新社;;神秘的109.4°——共轭变形带的夹角[J];地质科学;2007年01期
7 郑亚东;莫午零;张文涛;关平;;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新思路[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年01期
8 郑亚东;张进江;王涛;;实践中发展的最大有效力矩准则[J];地质力学学报;2009年03期
9 修群业;胡国巍;;辽宁营口—盖县地区早元古代辽河群构造世代[J];国土资源;1993年04期
10 杨武年,乐光禹,杜思清,黄继钧;金佛山菱形构造格局区域变形场和应力场遥感图像解析[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11 胡国巍;吉南早元古代集安群构造解析[J];吉林地质;1994年03期
12 傅秋瑛;;山峰沟壑度华年 力矩一则慰辛劳——记构造地质学新基础理论建立者、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郑亚东教授[J];科学中国人;2006年06期
13 郑亚东,G.A.Davis;伸展构造模式[J];地质科技情报;1986年03期
14 Mikko Nironen;修群业;;坦佩雷片岩带=芬兰南部早元古代火山弧系统中的构造样式[J];地质调查与研究;1991年02期
15 张席禔;;中国纳玛象化石新材料的研究及纳玛象系统分类的初步探讨[J];古脊椎动物学报;1964年03期
16 B.E.Hobbs,郑亚东;地壳中的应力与拆离构造[J];地质科技情报;1986年04期
17 赵中岩;压溶——一个重要的地质变形机制[J];岩石学报;1986年04期
18 毕坤;从卫星像片影像特征对贵州地质构造与多金属矿关系的认识[J];贵州地质;1992年01期
19 胡国巍;吉林临江地区早元古代老岭群叠加变形作用研究[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20 胡受权, 郭文平;云南宁蒗地区菱形构造格局及其联合构造型式[J];矿物岩石;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国巍;;早元古代辽河群的基本构造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6-27)[C];1992年
2 王新社;郑亚东;;赤峰南部楼子店低角度正断层系的构造属性及演化[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郑亚东;;现代构造地质学中若干重要问题——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几点建议[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单业华;田野;;酸性岩浆的快速流动——来自胶东半岛东部中生代酸性岩墙群流动构造的证据[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建波;华北克拉通北缘变质核杂岩韧性拆离带的应变、运动学涡度分析与韧性减薄量[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京卫;义敦岛弧西侧金沙江中段韧性剪切带变形与变质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