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博格达峰地区四工河4号冰川雷达测厚与冰储量估算
【摘要】:2009年7月对天山博格达峰地区的四工河4号冰川进行了雷达测厚工作,获取了该冰川的厚度分布状况.基于该冰川的厚度数据,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Co-Kriging插值方法结合理想塑性体理论对冰川非测厚区域的厚度进行了重建,绘制出了冰川厚度等值线图并对冰川冰储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冰体最大厚度出现于海拔3 775m趋于主流线位置,冰川平均厚度为27.6m;四工河4号冰川的冰储量为0.076 km3.将2009年四工河4号冰川表面地形图与冰川厚度分布图相结合,绘制出了该冰川的冰床地形图.结果显示,在冰体厚度最大的区域,冰床地形呈现凹陷状,这与其相对平缓的冰面地形形成明显对比.
|
|
|
|
1 |
王宁练;蒲健辰;;祁连山八一冰川雷达测厚与冰储量分析[J];冰川冻土;2009年03期 |
2 |
王璞玉;李忠勤;李慧林;;气候变暖背景下典型冰川储量变化及其特征——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07期 |
3 |
孙波,何茂兵,张鹏,焦克勤,温家洪,李院生;天山1号冰川厚度和冰下地形探测与冰储量分析[J];极地研究;2003年01期 |
4 |
马凌龙;田立德;杨威;唐威;;青藏高原南部羊八井古仁河口冰川GPR测厚及冰川体积估算[J];冰川冻土;2008年05期 |
5 |
王宗太;博格达峰黑沟8号冰川发育若干问题浅析[J];冰川冻土;1991年02期 |
6 |
王宗太,刘潮海;《简明〈中国冰川目录〉》简介[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
7 |
王铁男;;攀登博格达峰[J];百科知识;2008年18期 |
8 |
王璞玉;李忠勤;曹敏;李慧林;王飞腾;张明军;;近50a来天山博格达峰地区四工河4号冰川表面高程变化特征[J];干旱区地理;2011年03期 |
9 |
莫杰;黑海可燃冰储量居世界之首[J];海洋地质动态;2002年09期 |
10 |
李开明;李忠勤;高闻宇;王林;;近期新疆东天山冰川退缩及其对水资源影响[J];科学通报;2011年32期 |
11 |
王进东;;全球变暖向人类敲响警钟:1号冰川40年面积减少0.27平方公里[J];中国科学基金;2007年05期 |
12 |
;天山冰川资源儲量的估算方法[J];水文;1959年12期 |
13 |
王银生,仇家琪;天山博格达峰地区现代冰川分布特征[J];冰川冻土;1983年03期 |
14 |
渡边兴亚,上田丰,任贾文;东天山博格达峰地区四工河源冰川的粒雪特征(英文)[J];冰川冻土;1983年03期 |
15 |
韩添丁,刘潮海;天山冰川资源及其分布规律[J];干旱区地理;1993年04期 |
16 |
于秀秀;马兴旺;迪力夏提;刘骅;徐咏梅;李保国;;探地雷达在土层厚度调查中的试验研究[J];土壤学报;2011年04期 |
17 |
曾仲巩;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重力测厚资料的重新解释[J];冰川冻土;1984年03期 |
18 |
彭亮;徐清;朱忠礼;余瀚;;应用低频微波波段GPR测量土壤结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9 |
马凌龙;田立德;蒲健辰;王朋岭;;喜马拉雅山中段抗物热冰川的面积和冰储量变化[J];科学通报;2010年18期 |
20 |
朱玉来,蔡安乐;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的魅力[J];森林与人类;199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