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工程活动下的冻土环境研究

吴青柏  朱元林  施斌  
【摘要】:冻土与人类活动及环境息息相关 ,人类工程活动能诱发冻土环境、生态环境变化和冻融灾害及工程稳定性变化 ,因此 ,人类工程活动下的冻土环境变化及冻融灾害问题已日益引起国内外冻土研究的重视 .人类工程活动加快了冻融过程变化 ,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文章主要从冻土稳定性、地面敏感性评价 ;冻土环境与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及相互关系 ;冻土环境保护和土地合理利用 ;冻土区生态环境研究等四个方面评述了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对冻土环境的影响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正刚;吴青柏;牛富军;;人类工程活动对青藏高原北部多年冻土融化层及其环境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11期
2 吴青柏,朱元林,刘永智;人类工程活动下冻土环境变化评价模型[J];中国科学D辑;2002年02期
3 徐海洋;夏克勤;;重庆云阳马鞍山危岩体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J];四川地质学报;2008年04期
4 骈龙江;杨更社;刘新军;刘慧;;工程活动对寒区的影响及其在寒区分类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02期
5 王一博,王根绪,常娟;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冻土环境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4年05期
6 ;冻土[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7年02期
7 梁林恒,周幼吾,王家澄,高兴旺;大兴安岭林区火灾后冻土环境的变化——以古莲河煤矿地区为例[J];冰川冻土;1991年01期
8 王根绪,姚进忠,郭正刚,吴青柏,王一博;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冻土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对铁路建设的启示[J];科学通报;2004年15期
9 胡海涛,孟晖;主要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图的编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7年05期
10 郭鹏;高寒地区建设中的生态与冻土环境保护[J];山西建筑;2003年02期
11 孟晖,胡海涛;我国主要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J];工程地质学报;1996年04期
12 朱卫东,雷华阳;青藏高原冻土地区岩土工程研究进展与思考[J];岩土工程技术;2003年01期
13 吴青柏,刘永智,童长江,朱元林;寒区冻土环境与工程环境间的相互作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3期
14 王志坚,张鲁新;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的冻土环境问题[J];冰川冻土;2002年05期
15 王根绪,吴青柏,王一博,郭正刚;青藏铁路工程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J];科技导报;2005年01期
16 高学忠;;青海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主要灾害[J];灾害学;1988年04期
17 吴青柏,刘永智,施斌,张建明,童长江;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冻土工程研究新进展[J];工程地质学报;2002年01期
18 王思敬;论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7年01期
19 梁凤仙,顾钟炜;遥感技术在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森林冻土环境变化调查中的应用[J];冰川冻土;1993年01期
20 吴青柏,施斌;论青藏铁路修筑中的冻土环境保护问题[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正刚;吴青柏;牛富军;龙瑞军;;人类工程活动对青藏高原北部多年冻土融化层及其环境的影响[A];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吴青柏;陆子建;王根绪;;工程建设对江河源区环境的影响[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郑必勇;;试谈城市环境岩土工程[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4 李林;吴素霞;朱西德;常国刚;李凤霞;;21世纪以来黄河源区高原湖泊群的最新波动及其对气候与冻土环境变化的响应[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黄金生;;福建泉州市地质灾害特点与防治[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高加成;;临湖丘陵区滑坡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A];地基处理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雷军;王鸣;胡毓良;段瑞涛;赵克长;杨友卿;郭铁栓;;怀来盆地地震监测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周丽珍;刘建军;刘佑荣;;地下水渗流场数值模拟技术在文物遗址保护中的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9 刘曰武;刘青泉;陈慧新;宫欣;吴学松;;条形物对渗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10 杜政清;;重庆市华蓥山南段地区山地灾害及防治规划探讨[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边坡变形趋势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贾家麟;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及其应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2年
2 张芳;场框架下的城市地下空间三维数据模型及相关算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孙炜锋;千阳县千河谷地典型粘黄土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4 何淑军;陕西宝鸡市渭滨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5 黄义忠;丽江市地质环境脆弱性及其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肖明贵;桂林市岩溶塌陷形成机制与危险性预测[D];吉林大学;2005年
7 刘彦花;基于SDM的梧州市地质灾害成灾机制与风险评估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向欣;边坡落石运动特性及碰撞冲击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9 张以晨;吉林省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及预报预警系统建设[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顺国;青藏铁路路基对冻土环境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宋文宇;路基冻土环境的数值模拟及温度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李伟;黄山风景区及周边地区地质灾害特征分析及危险性评估[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杜蕾;青藏铁路冻土环境效应及工程防护措施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王建;人类工程活动对雅砻江官地水电站大桥沟泥石流影响及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何建平;青藏铁路冻土环境下浅埋给水管道保温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7 毛成文;西藏樟木镇福利院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8 王珊珊;镇江市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区划[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史佳;澄城县地质灾害区划与防治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10 骆黎;万州区地质灾害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白麟;重庆地灾:滑坡占97%[N];重庆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黄观平;人为引发地质灾害不治理最高罚50万[N];东莞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郭图;远离地质灾害的威胁[N];浙江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孟凡君;我国地灾原因点击[N];中国矿业报;2010年
5 邵斌;五项环保措施保障青藏高原天蓝地洁[N];大众科技报;2004年
6 徐移江;沪昆铁路滑坡多因素触发[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风;“莫拉克”已远 警钟须长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8 记者 刘如春 通讯员 庄玉;汕头180个村庄受到地灾威胁[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孟凡君;守住“地平线”[N];中国矿业报;2010年
10 记者 黄鹏辉;以人为本 综合防治 努力推进可持续发展[N];红河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