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全球气候变化下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变化响应模型的研究

吴青柏  李新  李文君  
【摘要】:利用英国Hadley气候预测与研究中心GCM模型HADCM2预测的气温变化背景 ,分别提取青藏公路沿线地区在 2 0 0 9年、2 0 49年和 2 0 99年的气温参数 ,考虑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地温的关系及年平均地温与海拔、纬度的关系模型、多年冻土下界分布模型和地温带分带 ,建立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下界分布的响应模型和多年冻土地温带的响应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 ,2 0 0 9年青藏公路沿线的冻土变化较小 ,多年冻土极稳定带、稳定带和基本稳定带仅发生微弱的变化 ,基本稳定过渡带和不稳定带变化较大 ,多年冻土逐渐退化 ;2 0 49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各地温带变化较大 ,但仍以基本稳定过渡带和不稳定带变化最大 ,多年冻土发生较大范围的退化 ;2 0 99年后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多年冻土发生大面积的退化 ,融区面积逐渐增大 ,多年冻土地温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其中多年冻土上带仅保留了稳定带 ,极稳定带全部消失 ,稳定带和基本稳定带全部转化为不稳定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任志平;党瑞荣;宋汐瑾;;生产井瞬变电磁响应特征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9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明云;;平原县35年冻土变化特征浅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赵静珍;朱锡冰;;京津唐地区水资源政策评价与分配模型[A];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刊(第6号)[C];1990年
3 庞强强;李述训;;青藏高原冻土变化及其环境效应[A];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赵加凡;陈小宏;;基于油藏模型的时移地震属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维宁;夏禾;郭文军;;地铁列车振动的环境响应[A];第五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1996年
6 金会军;王绍令;吕兰芝;;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东北冻土变化[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李燕;杨林德;闫小波;李鹏;;软弱岩体渗流耦合模型及其数值模拟[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岳安平;底青云;石昆法;;从CSAMT信号中提取IP信息探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伟;冻土传热性质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平;基于D-InSAR技术的青藏高原区域冻土变形监测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张平;盐水泥浆侵入地层电阻率的校正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巩浩波;地下水位微动态对应力的响应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王之夏;多年冻土分布模型在青藏高原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南希;地貌分维模型实现及其在地震诱发崩滑灾害敏感性研究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