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中缝核及其邻近网状结构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构筑
【摘要】: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大鼠中缝核及其邻近网状结构的细胞构筑,5-羟色胺免疫阳性细胞见于以下核团:中缝大核、中缝隐核、中缝苍白核、中缝背核、中缝脑桥核、巨细胞网状核和外侧网状核。其中中缝大核、巨细胞网状核和外侧网状核的神经元突起多在脑干横断面上连结成网,而中缝脑桥核和中缝背核在脑干横断面上的突起却很少。对中缝核群及其邻近网状结构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构筑和功能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
|
|
|
1 |
邓成国,林传友,殷光甫,茹立强,李林;犬和大鼠回肠壁丛内5-羟色胺能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观察[J];解剖学研究;2003年01期 |
2 |
王德娟;周杨;操田田;李安安;;中缝核5-羟色胺能神经投射对嗅球调制效应的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7年02期 |
3 |
周兰仙,张桂林;脑干中缝区的5-羟色胺能和非5-羟色胺能神经元[J];生理科学进展;1986年01期 |
4 |
;神经生理学[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9年07期 |
5 |
Li Zhou;Ming-Zhe Liu;Qing Li;Juan Deng;Di Mu;孙衍刚;;长程投射调控背侧中缝核5-羟色胺能神经元兴奋性环路的结构[J];科学新闻;2018年04期 |
6 |
邓成国,李林,林传友,殷光甫,菇立强;大鼠回肠肠肌丛内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J];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
7 |
邹多武,詹丽杏,许国铭,李兆申,龚艳芳,满晓华;内脏高敏感大鼠肠道和脊髓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分布[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年S1期 |
8 |
徐杨;脑组织中的锌[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01年03期 |
9 |
唐竹吾;张书琴;;家兔脑干某些缝际核至小脑的纤维投射—HRP 法研究[J];大连医学院学报;1984年04期 |
10 |
韩念霖;Tomas Hokfelt[J];生理科学进展;1993年04期 |
11 |
闫励,赵华,李云庆;大鼠中枢内源性镇痛系统内 GABA_B受体的分布(英文)[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0期 |
12 |
谢秋红,孟奎,周晓军;指甲油替代免疫组织化学PAP笔的使用方法[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2年02期 |
13 |
陈水平;丁毅;高美钦;;一种简易的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对照新方法[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6年11期 |
14 |
;Mesh词表词汇实用例句: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46期 |
15 |
齐亚灵,刘东璞,赵文杰,王景霞,王柏欣,刘晓梅,李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实验过程的南北方差异[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年04期 |
16 |
林世和,赵节绪,江新梅,王为民,宋晓楠;Creutzfeldt-Jakob病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1994年02期 |
17 |
张冬阳;罗伏钢;王晟东;刘文娟;胡霖霖;李梅;张永华;李静;章隆;宋明芬;;抑郁模型大鼠脑脊液miR-16与中缝核miR-16、5-羟色胺转运体表达的关联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8年34期 |
18 |
黄大可;李报;桂丽;贾雪梅;;二次微波修复法和高压过修复法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中的比较[J];解剖学杂志;201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