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空区三维漏风路径示踪测试
【摘要】:采用SF6示踪气体探测技术,对Y型通风方式下采空区三维裂隙场漏风路径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示踪气体在采空区内发生弥散,采样点采集到的示踪气体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呈先快速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规律,具有拖尾现象;距工作面155 m范围内,采空区裂隙带上部漏风速度较小,示踪气体体积分数高,裂隙带下部及冒落带漏风速度较大,示踪气体体积分数低;155 m后,冒落带、裂隙带下部和裂隙带上部示踪气体体积分数相差不大;采空区漏风路径是经顶板裂隙绕流后下降至冒落带的曲线渗流路径。
|
|
|
|
1 |
李阿梅,袁旭音,乔磊;水系物质迁移过程示踪及其在环境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学报;2005年04期 |
2 |
邵辉,李西才,戴广龙,王爱平;SF_6示踪气体连续稳定定量释放技术在煤矿漏风检测中的应用[J];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
3 |
郭振仁,许振成;大江大河污染示踪模拟与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1990年04期 |
4 |
郑维民,杨福存;铷-86用作钾的示踪剂的可能性分析及其在农业示踪上的应用[J];中国核科技报告;1988年S2期 |
5 |
刘同敬;张新红;姜汉桥;代兴斌;张培信;;井间示踪测试技术新进展[J];同位素;2007年03期 |
6 |
鲜福;韩静;;城镇燃气PE管示踪探析[J];上海煤气;2014年02期 |
7 |
林大泽,吕中杰;雷管示踪方法的研究[J];劳动安全与健康;2001年03期 |
8 |
周世良;;水扩散示踪实验在环评中的应用[J];海峡科学;2009年06期 |
9 |
王伟;何明;陈春英;李柏;陆丽燕;龚杰;吴绍雷;周国强;焦芳;许耀刚;赵金璇;武绍勇;姜山;;~(79)Se-AMS生物示踪方法学的研究[J];质谱学报;2009年03期 |
10 |
杨士荣;闫学红;杨玲;王伟;苗杰;;微量物质井间示踪测试技术在大港油田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3期 |
11 |
胡娟;;井间示踪监测技术在腰英台油田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年05期 |
12 |
朱赖民,张海生,陈立奇;铅稳定同位素在示踪环境污染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研究;2002年01期 |
13 |
刘碧青;;双示踪液体源防护装置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年02期 |
14 |
刘国卿;罗奇;潘远海;刘德全;李志刚;张鸿;孙慧斌;;深圳市大气~7Be含量分布及其示踪意义[J];地球化学;2014年01期 |
15 |
高翔;张新红;李锦富;陈宝流;杨丽芳;阳国桂;潘群;郭宏利;王路伟;;井下示踪砂模拟测试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0年00期 |
16 |
唐洪彬
,朱文彬
,叶国安
,叶玉星;Tpy-HA/tbb对示踪量Am(Ⅲ)和Eu(Ⅲ)的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3年00期 |
17 |
隋金峰;示踪气体连续释放技术及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1995年01期 |
18 |
张辉;稀土元素定量示踪模型存在问题及解决方向[J];矿物学报;1994年03期 |
19 |
江其勤;;《天然气成烃、成藏三元地球化学示踪体系及实践》出版[J];石油实验地质;2009年05期 |
20 |
陈庆波,陈庆新;放射性示踪相关测井资料的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5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