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诗史互笺——《长恨歌》美学与史学研究角度比较

陈琪  
【摘要】:白居易《长恨歌》是根据史实创作的叙事长诗,除其艺术魅力得到众多读者的感叹外,其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历来也受到许多评论家的关注和评论。若以美学和史学相结合的方法,综合研读此诗,能得到更深刻的阐释,亦对此类诗歌的研究有启发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毅 ,文超;《长恨歌》评价之管窥[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2 岳富荣;再论《长恨歌》的主题[J];语文学刊;1986年03期
3 王一娟;从创作心理看《长恨歌》的主题[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4 寿涌;;《长恨歌》的文学特征及其审美解读[J];宜春师专学报;1994年06期
5 李化常,孙伯淮;贪欲写成“长恨歌”──一位特级劳模的蜕变[J];中国监察;1996年10期
6 姜息元;对《长恨歌》的修改意见——给白居易的退稿信[J];阅读与写作;1996年09期
7 杨槟;;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新探[J];南方论刊;2000年09期
8 王干;;难忘《长恨歌》[J];青年文学;2001年05期
9 罗勤;;丢失灵魂的影片——谈电影《长恨歌》的改编[J];电影文学;2006年01期
10 陶方宣;;老上海的长恨歌[J];金沙江文艺;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延;;漫议编排规范化与编辑审美[A];学报编辑论丛(第三集)[C];1992年
2 范藻;;美学 怎样面对电视文化的时代挑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闵南萍;;语言学、美学与护理心理学的关系[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
4 杨玉东;;精品科技期刊审美价值构成原则分析[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王鹏周;;树、山、水:布依民族主体间性审美特质[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建珠;;论图书馆室内环境美[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能昌;;高校学报篇题的编排要讲究形式美[A];学报编辑论丛(第七集)[C];1998年
8 高建平;;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兴来;;公路隧道的美学设计与体会[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陈妍;乔玲敏;;空调风口设计及效果与建筑美学[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小龙;《南总里见八犬传》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齐山德;苏联时期史学研究初论[D];吉林大学;2010年
3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5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马正应;退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曾思艺;丘特切夫诗歌美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俏梅;中国当代文学的身体叙写(1949-2006)[D];中山大学;2007年
9 周俊玲;建筑明器美学论[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10 姜勇;宗白华美学与现代新儒学[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辉;沈从文的生命美学观[D];吉林大学;2006年
2 潘岗;老子的非主体美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谢海长;华兹华斯美学:超越自然的人文主义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罗鸣;稼轩词审美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实;试论多媒体教学中的美学现象[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雷琼芳;论荀子礼学思想的美学诉求[D];新疆大学;2007年
7 苑坤;试论神仙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D];厦门大学;2009年
8 王怀春;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悲怨美[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9 钱正;解读意识形态广告[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杨龙;英语散文翻译中的风格再现与审美[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考察[N];文艺报;2009年
2 李培 王丰收;张磊史学研究50年座谈会昨在穗举行[N];南方日报;2008年
3 《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 李云雷;“打工文学”:新的美学萌芽[N];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国家博物馆 侯春燕;论史学研究的琐碎化[N];光明日报;2010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 陈铁建;吸收了20多年史学研究新成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6 乔治忠 南开大学;史学研究应当开拓新的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潘云召;美学者批评政府虚伪[N];人民日报;2004年
8 丁来先;濒危的“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记者 李陈续;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等学者:史学研究力戒“假设”与“打扮”[N];光明日报;2010年
10 丁乙;史学研究的创新[N];重庆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