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构建激励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闫蒙钢  胡金戈  鲁亚平  
【摘要】:论文在分析了以监控手段为主导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学者最新研究成果及质量观理念,提出了构建以激励机制为主导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新思路,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论证了这种体系的特征与特色.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松顷;;高校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建设之我见[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刘国华;;高校教师工作量制度相关问题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5期
3 曹净植;;以人为本视角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探讨[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6期
4 郭衍普;;激励机制理论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华章;2011年22期
5 郭发明;;场域理论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构建[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周隽;沈月琴;王志强;;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校科研促进教学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1年05期
7 陈清龙;;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开放[J];实验技术与管理;1987年02期
8 程北南;;美国大学治理结构的启示和借鉴[J];高教探索;2011年04期
9 李广达;;高校编制:淡化篱笆墙的影子[J];干部人事月刊;2001年11期
10 宋华;;谈激励机制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运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2期
11 陈如林;;高校如何实施贯彻计量法[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2年01期
12 王印杰;吴洪峰;杨云英;曹家麟;;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校危机管理体系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8期
13 苟增强;袁金德;;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14 鞠建峰;;试论专业建设与高等学校的发展[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15 夏丹凤;刘浩源;;我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6期
16 邢钟琪;郝锡;;高等学校设备经费的来源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1年03期
17 赵治军;韩丽君;;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双语教学若干问题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1年04期
18 彭旭;;对高校“专业”内涵的初步理论探讨[J];嘉应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9 王晶;;浅析高校学生干部积极性缺失与激励机制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1年24期
20 王素江;刘慧筠;;论高等学校党政信息的主要特征[J];中国农业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相生;孟雪征;郑晓英;;创造教育的内涵及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杜月升;;知识生产与高等学校体制改革[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余秉和;;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监督工作[A];中国建设会计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李勇;;高等学校成本结构与产出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林武萍;尹析明;;对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6 左春玲;;公办高校教师绩效薪酬体系优化[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童宣海;;我说高等学校安全保卫工作[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年
8 张婷婷;;加强服务意识,创新高校教务管理[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杨敏;;浅析影响高校政府采购效率的因素及对策[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朱瑞亮;刘毅;;浅议高等学校招标档案的管理[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邢周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9年
3 叶通贤;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控制与化解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朱天天;我国高校技术资源转移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7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童静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吴宏翔;市场经济中的高校组织演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马焕灵;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华;高等学校教师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薛思军;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3 郭明维;西部高校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任忠惠;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新问题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5 李朝春;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6 张慧;山东省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瑶;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8 李罡;我国高校辅导员管理激励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冯振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曾凯;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问题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文锋;13个市都有高等学校[N];法治快报;2008年
2 霍铮;我省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行为[N];太原日报;2008年
3 记者张策;扎实搞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 着力推进高等学校科学发展[N];天津教育报;2009年
4 山边;37部教材获全国高校优秀测绘教材奖[N];中国测绘报;2010年
5 记者 焦新;《高等学校保密知识手册》出版[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科首席专家 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劳凯声;高等学校的行政化问题及其改革[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通讯员 刘文初 叶若兰;黄冈师院拥有4个“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N];黄冈日报;2009年
8 全国人大代表 民革河北省委会副主委 廖波;高校不能没有大师[N];团结报;2010年
9 记者 高传立;新沂启动高校毕业生苏北就业学费补偿工作[N];徐州日报;2010年
10 普布次仁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教师;浅谈激励机制在高校的作用[N];西藏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