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硫菌唑在6种病害上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索丙硫菌唑在国内主要农作物病害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室内生测试验(菌丝生长速率法、叶片法和盆栽法)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研究丙硫菌唑对6种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丙硫菌唑对小麦赤霉病菌、大豆锈病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白粉病菌、黄瓜靶斑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EC_(50)分别为16.075 3、0.152 2、0.728 6、5.929 7、0.443 9、1.246 2 mg/L。针对番茄灰霉病,丙硫菌唑在400 mg/L剂量下的防效达80.04%,优于43%氟菌·肟菌酯SC、50%啶酰菌胺WDG、38%唑醚·啶酰菌WDG在同等剂量下的防效;针对大豆锈病,在66.67 mg/L剂量下的防效达91.31%,优于250 g/L嘧菌酯SC在同等剂量下的防效;针对黄瓜白粉病,在150 mg/L剂量下的防效达80.02%,优于29%吡萘·嘧菌酯SC(150 mg/L)、25%乙嘧酚SC(300 mg/L)的防效;针对小麦赤霉病,在150 g/hm~2剂量下的防效为85.03%,优于430 g/L戊唑醇SC(200 g/hm~2)、25%氰烯菌酯SC(450 g/hm~2)的防效;针对水稻纹枯病,在216 g/hm~2剂量下的防效为96.67%,与240 g/L井冈霉素SC(72 g/hm~2)、75%肟菌·戊唑醇WDG(168.75 g/hm~2)防效相当。[结论]丙硫菌唑对小麦赤霉病、水稻纹枯病、大豆锈病、黄瓜白粉病、番茄灰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国内农作物病害的防治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
|
|
1 |
贾冰;;大豆锈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2018年05期 |
2 |
;至2007年12月底巴西没有发现大豆锈病[J];农药;2008年06期 |
3 |
赵国顺;颜清上;王岚;刘传斌;陈素省;;美国大豆锈病研究的国家战略计划概况[J];世界农业;2007年07期 |
4 |
张忠武,彭荣珍;大豆锈病的防治[J];云南农业;1998年12期 |
5 |
费甫华,盛正逵;大豆锈病研究进展与展望[J];世界农业;1999年06期 |
6 |
费甫华,谈宇俊,盛正逵;大豆锈病的发生及其防治[J];植物医生;1999年04期 |
7 |
费甫华,谈宇俊,周茂繁;大豆锈病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关系的初步研究[J];大豆科学;1997年02期 |
8 |
莫贱友,朱桂宁,黄莲江,孙恢鸿;大豆锈病药剂防治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1994年01期 |
9 |
段景发;;大豆锈病的流行规律与鉴定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1991年01期 |
10 |
肖步金,李坤泰,赖发金,林贵发;大豆锈病防治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科技;1992年05期 |
11 |
;大豆锈病的防治[J];江西农业科技;1977年06期 |
12 |
;秋大豆锈病的发生及其防治[J];福建农业科技;1979年04期 |
13 |
;大豆锈病[J];农业科技通讯;1979年05期 |
14 |
余子林,谈宇俊,刘家琳;大豆锈病研究现状[J];中国油料;1980年01期 |
15 |
谈宇俊,余子林,刘家琳;大豆锈病流行规律及防治的研究[J];中国油料;1982年04期 |
16 |
张泽民;林志强;方奇锋;;秋大豆锈病药剂防治试验[J];福建农学院学报;1982年03期 |
17 |
林代福;;贵州中部地区大豆锈病发生情况调查初报[J];耕作与栽培;1983年03期 |
18 |
黄荣华;秋大豆锈病的测报与防治[J];植物保护;1984年05期 |
19 |
;亚洲大豆锈病在巴西蔓延迅速[J];农药;201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