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氧化镍纳米片的制备及其磁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大孔径和小孔径两种多孔氧化镍纳米片.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以及超导量子相干磁强计等对它们的形貌、晶体结构、比表面积以及磁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且探讨了这两种不同孔径氧化镍纳米片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这两种多孔NiO纳米片在55 K和300 K温度下都呈现类铁磁性,而小孔径NiO纳米片显示具有更高的饱和磁化强度,这可能是由于小孔径氧化镍纳米片拥有较大的开孔密度和比表面积,表面缺陷增多导致其表面自旋无序度增加,超反铁磁性效应更加显著.
|
|
|
|
1 |
李启源;宋彩琴;郭建学;;烃类水蒸汽转化催化剂上镍的形态研究[J];齐鲁石油化工;1987年03期 |
2 |
谢国珍;;氧化镍中镉的催化示波极谱测定[J];分析试验室;1988年03期 |
3 |
朱泓;;提高工业氧化镍氧化钴质量的措施[J];应用化工;1991年05期 |
4 |
彭大龙;金属氧化物的分析Ⅱ——氧化镍的直接螯合滴定[J];中华手工;1995年02期 |
5 |
张秀英,胡志国,赵春霞;离子交换树脂法制备氢氧化镍和氧化镍超细微粒[J];功能材料;2000年01期 |
6 |
杨建湘,李朝晖,高德淑,苏光耀;纳米氧化镍的制备及表征[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3年06期 |
7 |
张红安,谷云骊,陈军武;氧化镍在γ-Al_2O_3和TiO_2-Al_2O_3上的分散状态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
8 |
谢少雄,黄功浩,何淑妤;催化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的试验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9 |
刘培生;杨全成;周茂奇;;多孔材料透过性能的表征[J];钛工业进展;2006年04期 |
10 |
朱海峰;;多孔材料 数据聚焦分析[J];科学观察;2006年06期 |
11 |
时拓;苏彬;艾建平;王娜娜;鲁阿庆;高朋召;;模板法制备多孔无机材料的研究进展[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8年03期 |
12 |
张煜;邱运仁;;纳米氧化镍的制备与应用[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9年02期 |
13 |
朱纪磊;汤慧萍;奚正平;邸小波;;多孔结构分形分析及其在材料性能预报中的应用[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12期 |
14 |
李晓瑄;陈正行;周蕴宇;;高纯度多孔稻壳基白炭黑的制备及性质[J];粮食加工;2010年01期 |
15 |
冯先进,符斌;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金属镍和氧化镍中微量砷和锑[J];矿冶;1997年03期 |
16 |
谢国珍;极谱吸附波测定氧化镍中痕量镉[J];矿冶;1999年01期 |
17 |
张新杰,敬怡,隗罡,谢有畅;负载型氧化镍催化剂上的乙烷氧化脱氢TiO_2对Al_2O_3载体的改性作用[J];催化学报;2000年01期 |
18 |
马小娥,李国松,余峰;骨料颗粒与多孔材料显微结构关系的研究[J];中国陶瓷;2002年01期 |
19 |
安秉学;李同起;王成扬;;发泡条件对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形成的影响[J];炭素技术;2005年06期 |
20 |
刘培生;;泡沫金属在双向承载条件下的力学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