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东北玉米热量指数预测方法研究(Ⅰ)——热量指数与玉米产量

郭建平  庄立伟  陈玥熤  
【摘要】:利用东北地区典型站点1961-2005年气象资料和东北3省1961-2005年玉米产量资料,计算分析了东北不同地区玉米热量指数的变化趋势以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气候变暖的影响,辽宁省热量指数出现下降的趋势,而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热量指数出现显著升高的趋势,气候变暖对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有有利的影响。热量指数较好地反映了玉米产量与环境温度的相关关系。因此,可通过对玉米热量指数的预测进行农作物低温冷害预测,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潘晓琳;霍志军;;影响东北地区玉米种子生产的主要因素探讨[J];现代化农业;2011年07期
2 刘文香;李汉杰;;当前玉米生产中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J];现代农村科技;2011年15期
3 金晓峰;;国内玉米育种期待提高市场契合度[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09年12期
4 ;水稻后期田管五举措[J];黑龙江粮食;2011年04期
5 陈钢;裴振东;吴春来;;河北省玉米品种现状及对策[J];种子世界;2011年07期
6 侯智惠;侯安宏;栗仲兴;薛玉梅;;鄂尔多斯市玉米生产效率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年03期
7 董树亭;;2011年度山东省玉米生产意见和建议[J];农业知识;2011年16期
8 邱英楠;;玉米“四防”田间管理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2011年08期
9 施俭;包士忠;郭栋;;玉米专用缓释肥应用技术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10 ;夏玉米遭遇自然灾害的防治办法[J];农家女;2011年07期
11 刁凤傧;周玉凤;;浅析玉米籽粒破碎原因及解决办法[J];黑龙江粮食;2011年04期
12 王春虎;杨文平;;麦秸还田对夏玉米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13 张大志;赵红音;王佐伟;;凉州区黄羊河灌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甘肃农业;2011年06期
14 徐春海;;我国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种业;2011年07期
15 刘玉兰;任玉;王迎春;郭晓雷;;气候变化下宁夏引黄灌区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16 杨静晗;;山东省玉米种植用水现状及节水灌溉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1期
17 包军善;王帅;;玉米精量播种缺苗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2期
18 张德汴;霍继超;;气候变化与玉米生产的响应分析——以1961—2010年开封市玉米生产为例[J];河南科学;2011年09期
19 张富海;陈旭东;沙玉芬;范波;张燕;;胶东玉米品种播期研究初探[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0 徐春海;;浅谈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种子世界;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平;王春乙;赵艳霞;杨晓光;;我国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评估方法研究[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绍余;倪佳奎;;东北地区短木段灵芝栽培法[A];2004灵芝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宗式群;徐培华;李文裕;;玉米雄性不育的应用探讨[A];中国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吴锁伟;李卫华;夏宗良;丁俊强;金德敏;翁曼丽;吴建宇;王斌;;玉米多种抗病基因的聚合育种[A];中国遗传学会“发育、遗传和疾病”研讨会论文汇编集[C];2007年
5 佟屏亚;;质疑“超级玉米”“超高产”——兼论中国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A];中国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春虎;陈士林;董娜;蒋爱凤;;豫北平原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7 俞忠良;殷为汉;;盐湖钾肥对玉米的增产效果及适宜用量研究(简报)[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8 李新海;袁力行;李明顺;;玉米品种纯度检验的方法与技术[A];作物科学研究理论与实践——'2000作物科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9 侯方安;康云友;吴静;;山东省玉米栽培技术模式现状调研[A];山东省重点学术研究成果(2008)[C];2009年
10 于洪军;;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试验研究[A];黑龙江省绥化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景华;东北城市园林中的药用园林植物[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苟诗薇;宁夏玉米生产的气候风险等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3 刘志新;不同耐密性玉米的密植效应及耐密性遗传规律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4 王运圣;玉米生产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5 高晓容;东北地区玉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肖炎农;玉米耐旱QTL定位和遗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7 杨恩琼;贵州中高海拔区玉米产量与品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李红宇;我国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和品质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9 杨伟光;吉林省玉米高产育种模式与技术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10 苏治军;耐旱候选基因与玉米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建英;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孙跃武;山西省玉米生产技术演替及发展趋势[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杨为芳;广西玉米生产发展现状、面临的制约因素及相关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4 马建勇;东北地区高温干旱对玉米产量影响的情景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5 王金;玉米耐旱突变体18-599M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突变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6 赵月玲;吉林省玉米精准施肥专家系统的研制与开发[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7 李晓君;玉米杂交种扩散模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8 何晶;玉米耐旱突变体18-599 M后代的鉴定与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9 贾秀苹;玉米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建立[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10 彭雷;玉米旅大红骨系统杂种优势表现及遗传特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陈志辉;玉米生产前景好[N];湖南科技报;2009年
2 王凤英;玉米生产如何抗御自然灾害[N];河南科技报;2009年
3 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2010年玉米生产抗旱减灾技术意见[N];云南科技报;2010年
4 记者 潘双清;600名技术人员田间指导玉米生产[N];石家庄日报;2010年
5 沧州市沧县农业局 张明军;玉米生产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N];河北农民报;2010年
6 孝义市杜村乡农业中心 王变娥;孝义市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N];吕梁日报;2010年
7 玉米专家 薛吉全 毛建昌 李凤艳 郝引川 冯小军 同延安 姚军虎 赵思孝 朱玉春 马向峰 冯志峰;我省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N];陕西科技报;2011年
8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 刘永红 研究员 杨勤 助理研究员;四川盆地强降雨大风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建议[N];四川科技报;2009年
9 何文铸 谭君 陈洁 唐海涛 唐洪刚;低温阴雨天气下玉米生产的应对措施[N];四川科技报;2010年
10 德凯;发展玉米生产的潜力很大[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