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准定语结构的产生机制和语义表达
【摘要】:关于准定语结构的研究已经有不少成果,无论是从形式句法的角度,还是从认知功能的角度,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好解释的问题。文章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对准定语结构进行一些探讨,认为准定语结构的深层是个关系化结构形式,在经过动词拷贝和删除之后,形成貌似表达领属语义关系的"的"字结构。准定语句和动词拷贝句虽然语义上有很紧密的联系,但还是存在差异:准定语句表现出说话人在叙述视角、情感和认识等方面的主观性特征,而动词拷贝句侧重于表现说话人对动作行为及其结果影响的客观陈述和说明。
|
|
|
|
1 |
上海师范大学学生 赵欣;什么是“动词名用”[N];语言文字报;2020年 |
2 |
上海师范大学学生 赵欣;什么是“动词名用”[N];语言文字报;2020年 |
3 |
南京晓庄学院 张爱朴;动词的类型[N];语言文字周报;2017年 |
4 |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高育松;动词语义与动词论元构式关系探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
5 |
沈锡伦;动词的核心作用[N];语言文字周报;2012年 |
6 |
孙福婷 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 马永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内涵”有何新内涵[N];语言文字报;2020年 |
7 |
复旦大学中文系 孙锡信;动词变身之奥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
8 |
武夷学院 李静波;致使结构[N];语言文字周报;2018年 |
9 |
石汝杰;关于乘坐义动词“趁”[N];语言文字周报;2020年 |
10 |
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 孙玉茹;“克”:蕴含情感和力量[N];语言文字报;202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