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白才堂;吕竹芬;;药用丙烯酸树脂在微粒制剂中的应用状态综述[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16期 |
2 |
孙宇;钮萌萌;王佳苗;杨琳琳;马瑞静;崔福德;;喷雾干燥法制备鼻用甲氨蝶呤壳聚糖微球及其特性的考察[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
3 |
刘善奎,高申,钟延强,孙树汉;DNA疫苗微球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3年11期 |
4 |
陆彬,李凤前;白蛋白微球的热变性对其水溶性及酶降解性的影响[J];药学学报;2000年07期 |
5 |
魏海霞;赵凯;纪鑫;金媛媛;孙庆申;李国新;周东坡;;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8年13期 |
6 |
许良葵;;聚乳酸微球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年05期 |
7 |
傅崇东,蒋雪涛,胡晋红,吴伟;口服用硝苯地平缓释微球的研究[J];药学学报;1996年09期 |
8 |
张万国,蒋雪涛,朱才娟,胡晋红;肺靶向利福平聚乳酸微球的研究[J];药学学报;1998年01期 |
9 |
何应,魏树礼;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10 |
张海英,张强,李玉珍;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内生长激素的含量[J];中国药学杂志;2003年04期 |
11 |
蒋栋毅,王中,缪丽燕,石健,周岱;布洛芬聚乳酸微球的合成和体外释放[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5期 |
12 |
郑彩虹,梁文权,虞和永;乳酸羟乙醇酸共聚物微球中蛋白包封率的测定[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年01期 |
13 |
王世德,谢敬霞,魏树礼,何素梅;阿霉素羧甲基化葡聚糖微球实验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年07期 |
14 |
郑秋君;测定从生物降解微球中抽提的破伤风类毒素的方法(英)[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7年03期 |
15 |
尹承慧,侯春林,蒋丽霞,顾其胜,蒋雪涛,刘公义;环丙沙星/壳聚糖植入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
16 |
刘善奎,高申,钟延强,张洪英,孙树汉;DNA疫苗海藻酸钠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17 |
;缓释布洛芬微球的制备工艺因素对粒度及体外释放的影响[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5年01期 |
18 |
;采用聚(DL-乳酸共羟乙酸)微球使破伤风类毒素稳定以控制抗原的释放[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6年06期 |
19 |
梁月琴;氟尿嘧啶微球的部位特异性药物靶向[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7年01期 |
20 |
方华丰,周宜开,任恕;生物素化壳聚糖微球的体外抗癌活性[J];药学学报;2000年0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