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频率插入式腹部加压心肺复苏对兔脑损伤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频率插入式腹部加压心肺复苏(ICA-CPR)对兔脑损伤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应用ICA-CPR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2-07-05—08-20进行,实验动物为雄性日本大耳白兔18只,随机分为A、B、C、D、E、F组,每组3只,每组兔分别编号为1、2、3。采用改良窒息法制备兔心搏骤停模型,心搏骤停后5min,A、B、C组兔分别接受160次/min、200次/min、240次/min按压频率的常规CPR,D、E、F组兔分别接受160次/min、200次/min、240次/min按压频率的IAC-CPR。分别于实验开始后0、6、24、48、72 h采血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实验开始后0 h,各组兔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开始后6、24、48、72 h各组兔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24 h时F组与C组外,相同时点、相同按压频率下,施行IAC-CPR兔血清NSE水平均低于施行常规CPR兔(P0.05)。结论 IAC-CPR较常规CPR能更好地减少兔脑损伤,其最佳按压频率为240次/min。
|
|
|
|
1 |
周荣斌;心肺复苏技术的新进展[J];新医学;2001年12期 |
2 |
朱继红;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及急诊心血管诊治方案指南简介[J];中国医药导刊;2001年02期 |
3 |
赵志坚;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大理医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
4 |
王灼涛;急诊151例心肺复苏成功因素分析[J];广州医药;2001年04期 |
5 |
陈青;小儿淡水溺死心肺复苏临床特点[J];河北医药;2001年08期 |
6 |
李莹洁,赵虹;影响院内心肺复苏后近期存活率的有关因素[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
7 |
曾春,马中富;心肺复苏的方法学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
8 |
宋建刚
,范永芬;婴幼儿心肺复苏100例回顾性分析[J];医学文选;2001年05期 |
9 |
徐敏;心肺复苏成功30例体会[J];中国医刊;2001年01期 |
10 |
姜志安,张晓光,肖文良,戴华,陈亚丽,赵淑健,耿小勇,王士昌,赵维江;心肺复苏的3种新途径[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年03期 |
11 |
陶一江,陈建荣,王世襄,顾朝丽,徐刚;冲压式心肺复苏机在9例心肺复苏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年03期 |
12 |
赵云腾;对心肺复苏成功因素的再认识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年03期 |
13 |
杨坚毅;持续心肺复苏120分钟抢救心脏搏停1例[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年10期 |
14 |
李宗浩;急救行动——心肺复苏[J];城市与减灾;2001年04期 |
15 |
周荣斌;心肺复苏技术的新进展[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
16 |
陈天铎,姚巍;心肺复苏与免疫因子[J];中国急救医学;2002年04期 |
17 |
程立顺;心肺复苏进展[J];安徽医学;2002年06期 |
18 |
邓跃林
,周利平;对心肺复苏新观念的再认识[J];中国医师杂志;2002年02期 |
19 |
宋维
,孙红;心肺复苏新进展(心肺复苏2000国际指南)[J];海南医学;2002年09期 |
20 |
宋文东
,王一江;心肺复苏机成功抢救4例猝死病人报告[J];海南医学;2002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