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南坡碳酸盐岩分布主控因素
【摘要】:运用录井、测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南坡开展了碳酸盐岩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碳酸盐岩集中发育在沙四上亚段,包括泥晶灰岩、生物灰岩、泥质灰岩、白云岩等类型;沙四上亚段沉积期呈"二洼夹一隆"的地貌格局,古地貌控制了碳酸盐岩的展布形态及厚度变化。多方法综合确定,研究区属于滨浅湖环境,碳酸盐岩发育的古水深为11~50 m,水深34 m最适合碳酸盐岩沉积;沙四上亚段沉积早期—晚期,古气候经历了干旱到潮湿的变化过程,气候的变化使膏盐岩展布范围逐渐缩小,碳酸盐岩展布范围逐渐扩大。在古地貌、古水深、古气候三者共同作用下,研究区从盆缘到洼陷中心,依次沉积碎屑岩、泥质灰岩、生物灰岩、泥晶灰岩、白云岩、膏盐岩、泥质灰岩以及灰质泥岩,据此建立了碳酸盐岩的沉积模式。
|
|
|
|
1 |
李潇丽,田成;山东车镇凹陷东部古近系沙河街组成岩作用[J];古地理学报;2002年04期 |
2 |
王蛟;;车镇凹陷沙河街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研究[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7年01期 |
3 |
郎旭娟;余继峰;付文钊;李卿;陈鹏;;济阳坳陷车镇凹陷沙河街组旋回地层学研究[J];煤炭学报;2012年11期 |
4 |
王来斌,徐怀民,刘太勋,蔡忠东;“双元结构”盆地油气成藏的特点——以车镇凹陷第三系为例[J];地质找矿论丛;2004年02期 |
5 |
周自立;;车镇凹陷中生代煌斑岩储油层的特征及成因[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87年02期 |
6 |
曾治平;刘魁元;宋国奇;黄克;;车镇凹陷地层压力结构体系[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年03期 |
7 |
熊伟;;车镇凹陷大王北地区调节构造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年06期 |
8 |
李长宝;;车镇凹陷不整合特征及地层油气藏形成模式[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年05期 |
9 |
刘传虎;;车镇凹陷层序地层学分析与隐蔽油气藏勘探[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1年01期 |
10 |
郝雪峰;单亦先;劳海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西部深层油气倒灌的物理模拟实验[J];石油实验地质;2013年01期 |
11 |
李博;;车镇凹陷车66区块储层发育控制因素探讨[J];内江科技;2014年01期 |
12 |
郑四兵;鲜本忠;;车镇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发育模式[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8年01期 |
13 |
王如良,宋传春,冯光铭;车镇凹陷车西洼陷油气富集规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年04期 |
14 |
吕大炜;李增学;李文涛;柳汉丰;刘海燕;吴立荣;;车镇凹陷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J];地层学杂志;2008年02期 |
15 |
聂文龙;;车镇凹陷新生代油气成藏特征研究[J];内江科技;2014年03期 |
16 |
彭勇民;黄捍东;罗群;;济阳坳陷车镇凹陷车66块沙三下段精细沉积相分析[J];现代地质;2007年04期 |
17 |
王蛟,姜在兴,陈世悦,姜本勇,邢焕清,杜霖湘;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沙三—沙一段沉积演化与有利砂体预测[J];石油实验地质;2005年04期 |
18 |
曾治平;郝芳;宋国奇;隋风贵;;车镇凹陷套尔河洼陷古地层压力演化与油气幕式成藏[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2期 |
19 |
操应长;韩敏;王艳忠;谭明友;张营革;;济阳坳陷车镇凹陷沙二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5期 |
20 |
王永诗;鲜本忠;;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断裂结构及其对沉积和成藏的控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