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喜马拉雅地区多孔菌区系和生态习性
【摘要】:对东喜马拉雅地区多孔菌区系和生态习性进行了分析,发现该地区多孔菌极为丰富,共有10目19科101属372种,其中优势科为多孔菌科和锈革孔菌科,优势属为木层孔菌属和多孔菌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可以分为8类,其中北温带类型种类最多,表明东喜马拉雅地区多孔菌具有明显的北温带区系特征。该地区的多孔菌有常见种、偶见种、稀有种和濒危种分别为156、141、54和21个;有腐生菌304种、寄生菌49种、菌根菌19种。在寄主方面,能够生长在被子植物上的有256种,裸子植物上的有137种,既能生长在被子植物,也能生长在裸子植物上的有40种,地上生长的有19种。东喜马拉雅地区的裸子植物,特别是云杉属、松属和冷杉属树木对于多孔菌的生长更重要,因为生长在这些属树木上的多孔菌分别有71、68和51种,高于该地区被子植物其他属树木上的多孔菌。
|
|
|
|
1 |
郑国扬,毕志树;粤北山区多孔菌科的三个新种[J];植物研究;1987年04期 |
2 |
赵继鼎;张小青;;中国多孔菌科四新种[J];真菌学报;1991年04期 |
3 |
余长军;戴玉成;;中国多孔菌一新纪录种——法国粗毛盖孔菌(英文)[J];贵州科学;2009年01期 |
4 |
毕志树;郑国扬;陆大京;练明忠;郑婉玲;李崇;梁建庆;李泰辉;;我国鼎湖山的担子菌类——Ⅰ.多孔菌科的种[J];真菌学报;1982年02期 |
5 |
赵继鼎;;中国平伏多孔菌一新种[J];真菌学报;1986年03期 |
6 |
宋宇宁,杨新辉;多孔菌生物学特性和菌种选育[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5年01期 |
7 |
宋宇宁,杨新辉,王福林,吴桂芝;多孔菌液体发酵的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4年03期 |
8 |
王秀国,吕密凯,李丽秋,马淑霞;褐多孔菌水煎剂对小鼠MΦ功能的调节[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7年03期 |
9 |
赵继鼎;徐连旺;张小青;;中国多孔菌科分类系统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1982年03期 |
10 |
L.RYVARDAN;徐连旺;赵继鼎;;中国东北长白山森林保护区多孔菌科简记[J];真菌学报;1986年04期 |
11 |
郑国扬,毕志树;粤北山区多孔菌科平伏型的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
12 |
余长军,戴玉成,袁海生;中国多孔菌一新记录属——细长孔菌属[J];菌物学报;2004年04期 |
13 |
臧贵君;王玉琴;;东北林区常见抗癌多孔菌[J];中国林副特产;1992年04期 |
14 |
云宝琛;;长白山北坡多孔菌类的生态和分布[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3期 |
15 |
袁海生;秦问敏;底明晓;;中国热带地区的三个多孔菌新记录种(英文)[J];菌物学报;2012年01期 |
16 |
朱明旗,曹支敏,李振歧;多孔菌分类演变及中国多孔菌分类进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17 |
曾宪录,曹晋忠;我国多孔菌科一新记录属——盘孔菌属Porodisculus[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
18 |
白云鹏,尹力钊,曾宪录;中国多孔菌科一新记录属——棘刚毛菌属(Echinochaete)[J];植物研究;1990年04期 |
19 |
池玉杰,邹莉;10种阔叶树上常见的一年生多孔菌的培养特性[J];菌物系统;2002年02期 |
20 |
张小青;多孔菌科和灵芝科的6个新记录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