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偏好表达机制的再构建
【摘要】: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有赖于健全的需求偏好表达机制的建立,而需求偏好表达机制的建立需要理论创新。公共选择理论直接民主制中的"用手投票"、"用脚投票"理论以及代议制民主中的利益集团理论等恰巧为农民表达公共产品需求个人偏好和集体偏好提供了理论支撑。然而,这些理论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偏好表达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文本与现实的悖离。对这种冲突做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在借鉴其理论基础上,尝试建立以"农民参与,政府主导,非政府组织协助"三维一体的、与我国本土相契合的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偏好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