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对柴油喷雾和附壁燃烧过程的影响
【摘要】:随着海拔升高,缸内气体密度减小,喷雾液相长度增加,高海拔环境下液态喷雾油滴会直接撞击活塞表面,形成柴油的附壁燃烧.结合具体的发动机参数,利用定容燃烧弹模拟发动机缸内喷雾和燃烧过程,通过高速摄像研究海拔对喷雾撞壁和燃油附壁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3000 m以上会出现较明显的液态燃油撞壁,并发生燃油的附壁着火燃烧;海拔越高,附壁油雾面积越大,滞燃期越长,着火核心距离壁面越近.燃烧前期,在低海拔下,温度较低的壁面主要对碳烟氧化阶段起到了冷却作用;而在高海拔下,此冷却效果主要作用于滞燃期之前的蒸发和焰前反应过程.燃烧中期,壁面被喷雾火焰加热,冷却作用减弱;低海拔环境下的喷雾和燃烧过程在壁面附近不再形成低温碳烟层;高海拔环境下的喷雾过程则由于壁面附近的过浓混合气燃烧产生大量低温低亮度碳烟,且海拔越高,低亮度碳烟层越厚.燃烧后期,海拔的升高会导致壁面附近火焰的厚度和铺展范围增加,燃烧放热重心后移,对柴油机做功和热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
|
|
|
1 |
江龙飞;左承基;;进气温度对柴油机无氮燃烧过程的影响[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15年03期 |
2 |
金森木;马兴国;;柴油机“附壁卷流”燃烧过程的高速摄影研究[J];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与发动机分册);1986年02期 |
3 |
蔡忠周,王建斌,安宏伟,高波,张昱,樊巨廷;快速混合燃烧过程在多缸机上的应用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3年01期 |
4 |
邱长安;浅析燃烧过程的相关因素[J];农机维修;1996年02期 |
5 |
;用煤粉加水作燃料的新型内燃机[J];内燃机;1988年01期 |
6 |
吴荣山,王一光;CA6102汽油机燃烧过程的分析与改善[J];吉林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
7 |
李德桃,朱广圣;吊钟型涡流室内喷油和燃烧过程的研究[J];内燃机学报;1989年01期 |
8 |
许斯都,史绍熙,段家修,欧阳翔;复合式燃烧室壁面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燃烧过程影响的研究[J];内燃机学报;1989年02期 |
9 |
毕小平;蒋德明;;汽油机燃烧过程的一维数值模拟[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
10 |
沈胜强,李素芬,石英;半焦粒子着火与燃烧过程实验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0年01期 |
11 |
韩健;王军;韩树;张更云;;基于压力信息的电控柴油机燃烧过程[J];四川兵工学报;2010年08期 |
12 |
刘日新;煤绝热燃烧过程损的计算与分析[J];工业加热;1992年06期 |
13 |
吴正舜,刘欣,吴创之,张春林,陈汉平,刘德昌,常杰,马隆隆;煤在燃烧过程中的破碎[J];电站系统工程;2003年02期 |
14 |
赵冬梅,梁龙,胡准庆,张欣;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的模拟计算[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01年03期 |
15 |
李佛金;上点燃煤炉燃烧过程的分析[J];华中工学院学报;1983年03期 |
16 |
徐元利;焦志勇;孙苗钟;周玉存;谈炳发;;采用快速混合燃烧过程提高柴油机功率密度[J];机械设计;2013年05期 |
17 |
马晓茜;重油加热、雾化及燃烧过程中几个关键问题的讨论[J];工业锅炉;1997年03期 |
18 |
王自矞,张良平,蔡忠国,王永红,刘金刚,薛劲松;一种快速混合燃烧过程的研究[J];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与发动机分册);1995年04期 |
19 |
周德悟;燃烧过程的评价指标及简化计算[J];煤气与热力;198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