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血运重建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邓珍华  韩雪峰  
【摘要】:目的:评价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衰竭血运重建中辅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AM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57例,其中26例病人接受IABP治疗,31例未接受IABP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及住院期的临床疗效。结果:年龄、AMI分类、病变血管数、梗死相关血管、合并症、心力衰竭(Killips)等指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住院期间,治疗组死亡率、血管再闭塞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AMI合并泵衰竭,尤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IABP的辅助使用明显降低住院期死亡率、血管再闭塞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王群;贾志;梁海青;张云强;郭牧;张丽媛;刘玮;宋昱;;磺达肝癸钠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未血运重建患者中的应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2 Popescu I.;Vaughan-Sarrazin M.S.;Rosenthal G.E.;刘少伟;;因急性心机梗死入住具备或不具备血运重建能力医院的黑人和白人患者在死亡率和应用血运重建方面的差异[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7年10期
3 雷淑芬;施夏青;周晓霞;;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血运重建的安全性、有效性临床观察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年S3期
4 翟翾;刁青;刘兆军;王虹;;部分血运重建介入治疗对高龄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J];当代医学;2010年02期
5 ;心源性休克患者应该紧急实施梗死相关血管的血运重建[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2年02期
6 田丽丹;;冠状动脉功能血运重建时代平板运动试验意义再认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04期
7 孙昭辉;;尼可地尔对部分血运重建患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J];智慧健康;2020年04期
8 郭晓丽;段亚军;罗文平;畅辉;;不同血运重建程度对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0年05期
9 姜琳;宋莹;许晶晶;唐晓芳;王欢欢;刘如;蒋萍;高立建;张茵;宋雷;许连军;赵雪燕;高展;陈珏;高润霖;乔树宾;杨跃进;徐波;袁晋青;;血运重建史对左室功能减低的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8年05期
10 刘树珂;夏勇;;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年04期
11 ;2009年冠脉血运重建适用标准[J];河南医学研究;2009年01期
12 Safley D.M.;House J.A.;Laster S.B.;S.P. Marso;徐永城;;外周血管内血运重建后患者症状、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的量化分析[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7年07期
13 Goodman S. G.;张平;;根据GRACE风险评分分层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院内血运重建与1年预后[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6年02期
14 高磊;刘昱圻;薛桥;田进文;宋康兴;王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非靶病变进展致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17期
15 ;心源性休克病人早期血运重建可提高1年生存率[J];河南医学研究;2001年02期
16 秦艳波;王慧;;血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38表达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需再次血运重建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年02期
17 金鑫;李拥军;;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血运重建策略[J];临床荟萃;2018年09期
18 李月蕊;张辉;刘洋;肖湖南;刘宏斌;;血运重建程度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预后的相关性[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年18期
19 胡大一,李瑞杰;血运重建方式的合理选择[J];中国医药导刊;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康俊萍;马长生;聂绍平;吕强;杜昕;胡荣;张崟;贺立群;高迎春;刘新民;贾长琪;董建增;刘晓惠;吴学思;;75岁以上老年患者不同血运重建策略的比较[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2 张静;吴强;;急诊与择期血运重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胶原重塑的影响[A];贵州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专题讲座及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薛树仁;;血红蛋白氧载体在血运重建前对缺血心肌保护的应用前景[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4 陈章炜;钱菊英;马剑英;葛均波;;性别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次血运重建影响的荟萃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吴嘉慧;马长生;康俊萍;聂绍平;杜昕;吕强;高迎春;张崟;刘新民;贺立群;贾长琪;汤丽川;阙斌;董建增;刘晓惠;;他汀类药物对胆固醇不高的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结果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6 刘红旭;;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治疗及血运重建现状与思考[A];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青年论坛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规范化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培训班学术论文集[C];2010年
7 王冬梅;韩雅玲;臧红云;于海波;王守力;王祖禄;荆全民;任红;;血运重建联合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冠心病的长期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8 史大卓;殷惠军;陈可冀;;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对策[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史大卓;殷惠军;陈可冀;;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对策[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薛树仁;;血红蛋白氧载体在血运重建前对缺血心肌保护的应用前景[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11 王冬梅;韩雅玲;臧红云;于海波;王守力;王祖禄;荆全民;任红;;血运重建联合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冠心病的长期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2 郑士玉;;探讨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A];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2016年
13 刘韬帅;屈正;何怡华;米宏志;刘东;许斌;;激光与VEGF基因心肌血运重建联合疗效的实验研究[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4 韩雅玲;李成洋;王效增;荆全民;王守力;马颖艳;栾波;王祖禄;王冬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完全及不完全介入性血运重建一年疗效的比较[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15 张雪松;吴强;;血运重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塑的影响[A];贵州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专题讲座及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6 史大卓;殷惠军;陈可冀;;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对策[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7 日孜万古力·阿不拉;;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的治疗[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18 徐浩;陈可冀;陈可冀;;18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治疗状况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9 尤士杰;杨跃进;陈可冀;高润霖;吴永健;张健;荆志诚;白东峰;王燕武;陈纪林;;通心络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和微血管的保护性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及血瘀证高级论坛和研修班论文汇编[C];2004年
20 刘正湘;蓝荣芳;宋玉娥;刘晓春;张欣;汪道文;;AAV介导的CDl51基因促大鼠缺血后肢血管再生和血运重建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宋莹;既往血运重建对再次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远期预后影响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2 孙海慧;冠心病多支、复杂病变患者的优化治疗[D];山东大学;2014年
3 王丽;CD151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运重建及心功能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白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特征及干预方式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5 安东敖蕾;3D自由呼吸T2 mapping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6 杨帆;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心衰大鼠的代谢组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7 罗顺祥;去肾交感神经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凋亡及心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8 伏蕊;CAMI-NSTEMI评分:基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构建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风险预测模型[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9 李婴婴;急性心肌梗死后Exosome/miR-30a调节心脏自噬并影响心脏功能[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10 林蓓佑;外泌体lncRNA HCG15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11 崔素梅;心肌细胞衰老对心脏重构的影响和调控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12 叶力文;MicroRNA-101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13 王健;MicroRNA-145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靶向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14 杨宇霞;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表达谱芯片[D];郑州大学;2017年
15 陈佳琦;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急性心肌梗死潜在生物标志物及调控靶点[D];吉林大学;2017年
16 姚懿;中国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17 于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个性化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7年
18 何喆;经导管肾脏去交感神经支配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19 栾毅;多支血管病变及术后eGFR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年预后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20 延荣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进展的危险分层和介入治疗策略[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罗张兴;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的血运重建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2 丁浩;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决策中的应用价值[D];江苏大学;2019年
3 朱亚男;不同靶血管介入治疗策略对冠脉搭桥术后再次血运重建患者预后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8年
4 于亚梅;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时血运重建方式的临床疗效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5 郝佳;血清糖基化载脂蛋白A-I与冠脉再次血运重建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18年
6 曹静;不同血运重建方式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预后评价[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7 严新美;FFR结合IVUS指导冠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价值[D];南昌大学;2016年
8 桂琳;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完全及不完全介入性血运重建的临床疗效比较[D];山东大学;2014年
9 阎艳红;尼可地尔治疗冠脉部分血运重建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10 刘建根;老年多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完全和部分血运重建疗效观察[D];吉林大学;2011年
11 曹仲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危险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12 李俊;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3 于卫;地塞米松对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心肌“无复流”现象影响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14 高健;麝香保心丸治疗气滞血瘀型不能进行血运重建冠心病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20年
15 王国位;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后远期(>5年)随访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16 杨培灵;不同血运重建方式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7 王嘉辉;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危险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21年
18 任晓园;NOS1AP基因多态性与冠脉再次血运重建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21年
19 米琨;早发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危险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21年
20 张博;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布对复杂冠心病治疗策略及预后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 史大卓;防治急性心梗 不单是血运重建的问题[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冠心病:药物治疗是基础 血运重建是主导[N];中国医药报;2014年
3 晓林 指导专家 辽宁中医学院 赵秋英;急性心肌梗死为何夏季高发[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政清 通讯员 陈月姝;广东茂名: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地图[N];健康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陆旅星;急性心肌梗死要合理预防 积极救治[N];中国医药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王霞;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须“救急”[N];医药经济报;2012年
7 ;中英科学家发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新方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曹玉祥;炎夏尤须防急性心肌梗死[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9 周虹;急性心肌梗死后该怎样锻炼?[N];大众卫生报;2007年
10 杨步月;防急性心肌梗死,专家提醒警惕“魔鬼时间”[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1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要点[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12 王锦蓉;天冷慎防急性心肌梗死[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3 马鸣;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14 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解跃辉;急性心肌梗死的非典型表现[N];医药经济报;2007年
15 四川省地矿局405医院 刘江渝;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N];大众健康报;2021年
16 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教授 周荣斌 本报记者 王雪敏 整理;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模式:“1+1”能淘汰“3选2”吗?[N];医药经济报;2011年
17 龚巧英 陈峭;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表现三例分析[N];医药经济报;2007年
18 全媒体记者 郭静 通讯员 靳婷 张蓝溪;仅6%心梗患者呼叫120送医院就诊[N];广东科技报;2019年
19 刘道安本报记者 孙晓军;非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何安全过夏[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20 本报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林茹珠;中山每年约1500例心梗患者获救治[N];中山日报;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