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型地热系统地下渗流场的模拟分析
【摘要】:采用自行开发的数值模型,模拟分析循环流体在双井增强型地热系统(EGS)地下热储中的渗流过程,系统分析不同水力渗透条件热储中流场形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重力作用和流体动静压转换造成的"基础压差"与循环流体在地下裂隙岩体中的沿程阻力之间的相对大小是决定热储中流场分布形态的重要因素,而循环流量大小对热储内渗流场形态影响非常有限.基于此,我们提出水平井和多井环绕布局两种抑制流体短路的方案,为EGS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
|
|
|
1 |
张志辉;薛禹群;谢春红;吴吉春 ;;含水层热量运移中自然热对流作用的数值模拟[J];水科学进展;1996年02期 |
2 |
倪寅;郑永来;钟佳玉;;多孔海床在波浪作用下渗流特性数值模拟[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
3 |
王晓丽;刘菁华;王祝文;张玉龙;;断层上方第四系覆盖层中氡气运移规律的数值模拟[J];物探与化探;2007年02期 |
4 |
刘银斌,李幼铭,吴如山;横向各向同性多孔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04期 |
5 |
N.Dai;波在均匀的多孔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应力有限差分法[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5年06期 |
6 |
傅耀军;中低温热储及其井中热场[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年02期 |
7 |
施尚明,朱焕来,梁玉杰,王卫学;沉积盆地型地热水资源定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
8 |
邱大洪,孙昭晨;关于波浪在多孔介质内的渗流对结构作用的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3年S1期 |
9 |
刘汉乐;周启友;吴华桥;;轻非水相液体污染过程的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室内监测[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4期 |
10 |
沈显杰,王自瑞;西藏羊八井热田的热储模式分析[J];中国科学B辑;1984年10期 |
11 |
杨吉龙,胡克;干热岩(HDR)资源研究与开发技术综述[J];世界地质;2001年01期 |
12 |
赵洪伟,刁少波,业渝光,张剑,刘昌岭;多孔介质中水合物阻抗探测技术[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5年01期 |
13 |
黄本胜;袁梦;邱秀云;;有水葫芦的河道水流数值模拟[J];广东水利水电;2008年08期 |
14 |
孙雄;柏林;查世新;孙晓雯;;中国温泉之乡巢湖市的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上海地质;2010年S1期 |
15 |
韩国其;汪德爟;许协庆;;风生环流的准三维数值模拟[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
16 |
王谦谦;姜加虎;濮培民;;太湖和大浦河口风成流、风涌水的数值模拟及其单站验证[J];湖泊科学;1992年04期 |
17 |
王坤,李明朗,徐平;天津市地热资源开发及可持续利用研究[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3年01期 |
18 |
杨韡;双侧向型复电阻率测井响应的数值模拟[J];地震地质;2005年03期 |
19 |
李长喜;欧阳健;周灿灿;修立军;;淡水钻井液侵入油层形成低电阻率环带的综合研究与应用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年06期 |
20 |
杨永恒;仵彦卿;丁卫华;;李家河水库与李家河隧道的水力联系研究分析[J];西北水力发电;200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