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

李国平  王立明  杨开忠  
【摘要】:深圳发展过程是同全国、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等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过程。深圳发展的历史、现在与将来都同珠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密切相关。深圳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同珠江三角洲区域极为密切的资金、技术、人才 (包括劳动力 )以及市场方面的广泛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过去深圳经济发展的关键 ,更是深圳持续发展 ,实现第二次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深圳的发展离不开它所紧密依托的区域即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本文从深圳同珠江三角洲及香港两个层面 ,通过区域经济联系强度量化指标以及投资及旅游联系等实际测度了深圳对外区域经济联系状况 ,进而提出深圳加强同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若干政策建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汉欣;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布局[J];经济地理;2002年03期
2 任国明;围绕深圳今后发展战略的一次有益的探讨——日本深圳协力会第五次会议综述[J];特区经济;1992年01期
3 ;深圳人挣多少钱[J];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04期
4 柏志英;超越常规 遵循规律 兼而得之——广州、深圳、石狮等地考察报告[J];老区建设;1993年09期
5 ;深圳信息[J];特区理论与实践;1994年06期
6 黄道望;“特区优势回流”现象剖析[J];湖湘论坛;1994年01期
7 占建军;在深化改革上做大文章——深圳市委书记、市长厉有为访谈录[J];中外房地产导报;1995年07期
8 ;深圳信息[J];特区理论与实践;1996年11期
9 林源昌;对“造香港”与深圳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1997年02期
10 胡政光;不断加强京九意识 带动沿线经济发展[J];特区经济;1997年04期
11 ;深圳信息[J];特区理论与实践;1997年04期
12 张盛念;上海深圳两市改革经验综述[J];理论前沿;1997年14期
13 王添筹,邓耀庆,郭建波,王云峰;特区管理线能否后移[J];特区理论与实践;1998年S2期
14 郭祥焰;以知识经济为主导构筑深圳新世纪发展战略[J];特区理论与实践;1999年01期
15 黑井;;深圳:港人购物热[J];中国经贸;1999年06期
16 褚可邑;深圳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的实践与思考[J];特区经济;2000年07期
17 袁易明;深圳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的路径选择[J];特区经济;2000年08期
18 韩志伟,孙宽平;体制创新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现代化与社会体制创新”研讨会综述[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0年12期
19 蔡子翎;以网络经济为向导,促进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J];特区经济;2001年06期
20 张文中;挑战:香港深圳经济一体化──国世平访谈[J];开放时代;200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东斌;;深圳的发展——兼论邓小平理论在深圳的意义[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罗力;;深圳改革与发展的新定位[A];2005'北京年会文集[C];2005年
3 李罗力;;深圳改革与发展的新定位[A];中国改革论坛暨中国体改研究会2005年北京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陶一桃;;借鉴香港体制优势,完善社会基础制度安排[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5 倪元辂;汪俊石;;入世为深圳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乐正;;迎接后特区时代的挑战——论深圳新世纪发展的路向[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国世平;王婷;毛建涛;;香港和深圳科技竞争力的比较和提升[A];新经济与两岸四地经济交流协作——第六届“中华经济协作系统”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张少华;侯瑞瑞;;广州区域性服务功能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张汉林;;深圳如何应对入世挑战——世贸专家张汉林教授答“中心”特邀记者问[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真正告别“唯 GDP”,还有一段路要走[A];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研讨会专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艾哈迈德·沙里门;海湾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汤山文;论深港经济合作的寻优选择[D];四川大学;2007年
3 胡振国;深港经济合作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陈文梅;深圳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丽;深圳在泛珠三角经济圈中的角色定位[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2 李怀建;从经济特区到特大城市——深圳城市发展历程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3 张磊;深圳的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D];厦门大学;2001年
4 陈良;从深、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研究看政府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成长中的角色与作用[D];暨南大学;2001年
5 林亮;区域经济联系与产业转移[D];浙江大学;2003年
6 王芳;山东省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联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朱婷;京津区域空间经济联系的投入产出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8 郭广杰;关于建设深港跨境合作区问题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彭昀;山东地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联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10 周方;公路交通运输对成都经济的贡献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远生;深圳品牌的故事(下)[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2 ;深圳:当代中国的传奇[N];解放军报;2000年
3 许明达;解读“深圳发展模式”[N];深圳商报;2000年
4 本报编辑部;深圳是全国的深圳[N];深圳商报;2000年
5 俞晶 深圳市经济贸易局;发展深圳中小企业[N];深圳商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谢微微 通讯员 董朝君;高科技打造深圳硅谷[N];深圳商报;2000年
7 主持人 李玫;深圳要在更高层次上吸引外资[N];深圳商报;2002年
8 ;深圳如何建设国际化城市[N];深圳商报;2003年
9 深圳商报记者 米鹏民;高新产业是建设国际化城市第一动力[N];深圳商报;2004年
10 徐香梅;深圳“真实能力”排第三[N];深圳商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